元宇宙概念發展空間(元宇宙行業深度研究:背景、空間、選擇)
(報告出品方/作者:華西證券/劉澤晶,孔文彬)
1 背景:元宇宙大幕拉開,行情源于產業劇變
1.1 元宇宙: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
元宇宙(Metaverse)可以籠統地理解為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現實中人們可以做到的事,都可以在元宇宙中實現。 “元宇宙”強調的是生態的完整性和用戶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說,用戶在“元宇宙”中不只是一個被動的玩家,而可以像現實生活一樣,按個 人需求去社交、玩耍、創造和交易等。 《頭號玩家》中的虛擬世界oasis被普遍認為是元宇宙的最終形態代表。
1.2 元宇宙產業鏈分布及玩家圖譜
元宇宙需要各項技術的支撐,可以 將元宇宙產業鏈分為七個層次: 1)體驗層,是我們實際參與的社 交、游戲、現場音樂等非物質化的 體驗。 2)發現層,是人們了解到體驗層 的途徑,包括各種應用商店等。 3)創作者經濟層,幫助創作者制 作并將成果貨幣化,包括設計工具 、貨幣化技術等。 4)空間計算層,3D化層,包括3D 引擎、VR/AR/XR等。 5)去中心化層,包括邊緣計算、 區塊鏈等幫助生態系統構建分布式 架構。 6)人機交互層,指硬件層,包括 手機、智能眼鏡等可穿戴設備。 7)基礎設施層,包括網絡設施與 芯片等。
1.3 核心矛盾在邊界:元宇宙≠游戲
元宇宙是一個借助VR等技術實現的虛擬世界,可以包含各種場景。 元宇宙≠游戲,游戲本身具有任務性/目的性,而元宇宙本身雖然可以包括類似游戲 的目標,部分場景游戲化,但是元宇宙本身不是游戲,也不圍繞特定目標。 可實現場景:元宇宙向人們提供可以活出另一種人生的虛擬世界,在這個世界中, 有完整運行世界體系。 人們可以進行多種場景的日常活動,除游戲外,可以進行社交活動、購物、學術活 動、休閑娛樂活動,甚至可以通過跑步機等外接設備在元宇宙中運動。
2 空間: TMT“生態級”主線,產業增量在哪里?
2.1 A股TMT新的“生態級”主線,細分四大產業環節
在此前的系列報告中,我們明確指出,元宇宙是繼“鴻蒙”之后,A股TMT領域的又一個生態級主線。 相較而言,鴻蒙是國產基礎軟件新的發動機,其商業化能力有望引領國產軟件行業建立新的軟件生態。 而以“元宇宙”為代表的“生態技術創新”趨勢也不容忽視,這一顛覆式創新有望孕育新的萬億級生態藍圖。
拆分產業鏈來看,我們將元宇宙的產業創新環節歸納為以下四方面: 1、底層架構,如區塊鏈、NFT、虛擬貨幣等 2、后端基建,如5G、GPU、云化、AI+等 3、前端設備,如AR/VR、智能可穿戴等 4、場景內容,如沉浸式娛樂(游戲)、虛擬人營銷、軍工應用(地圖 & 仿真)、智慧城市(孿生)、工業/教育/醫療/司法等垂類應用 ? 要支撐四大產業環節,還需要多類計算機軟硬件的技術創新: “元宇宙” 的產業落地過程需要N多類計算機前沿技術的配合與支撐: 涉及5G、SaaS、區塊鏈、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語義、深度學習、智能終端、2B/2C場景know-how及海量數據。(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2 分支空間測算 1:底層架構,如區塊鏈 & NFT
元宇宙是接近真實的沉浸式虛擬世界,構建對應的經濟系統至關重要。 我們認為,此前的普通虛擬世界(網游、社區等)一直以來都被當做普通 娛樂工具,而非真正的“平行世界”,主因在于: 這類虛擬世界的資產無法順暢在現實中流通,即便玩家付出全部精力成為 虛擬世界的“贏家”,大概率也無法改變其在現實中的地位; 這類虛擬世界中玩家的命運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運營商關閉了“世界” ,則玩家一切資產、成就清零。 而我們認為,區塊鏈的出現與成熟將完美解決了上述兩點,讓元宇宙完成 底層架構的進化,而這正是當前被市場所忽視的一個產業環節:
區塊鏈可以在元宇宙中創造一個完整運轉且鏈接現實世界的經濟系統,玩 家的資產可以順利和現實打通, 區塊鏈完全去中性化,不受單一方控制,玩家可以持續地投入資源。 《堡壘之夜》創造者“虛擬引擎之父” Tim Sweeney:區塊鏈技術和NFT是 通向新興的元宇宙(虛擬世界)的“最合理的途徑”。 其中NFT全稱Non-Fungible Token,即非同質化代幣(比特幣等數字貨幣 為同質化代幣),是區塊鏈框架下代表數字資產的唯一加密貨幣令牌,未 來將是元宇宙的經濟基石。 NFT可與實體資產一樣買賣,保證了元宇宙中基礎資產的有效確權。
2.3 分支空間測算 2:后端基建,如5G、GPU、云、AI+等
除了框架與協議,底層技術支撐還包括5G、GPU、云計算、AI、算力 與網絡等涵蓋軟硬件的基礎設施: 軟件定義一切的大趨勢下,5G、云計算、AI技術等軟件層面核心技術 將成為關鍵,帶動數據量/精細度提升助推元宇宙落地。 根據中國信通院報告,當前虛擬現實存在單機智能與網聯云控兩條技術 路徑,前者主要聚焦近眼顯示、感知交互等領域,后者專注內容上云后 的流媒體服務服務。判斷未來的元宇宙框架中,兩者將在5G基建的基 礎上有機融合,AI+ & 云化共振觸發產業躍升。
3 選擇: 主題還是前沿,新方向看“虛擬人”
3.1 現階段預期差的場景——虛擬人
近期,市場涌現諸多元宇宙創新應用方向,包括但不限于虛擬人、軍工應用(地圖 & 仿真)、智慧城市(孿生)、工業/教育/醫療/司法等 垂類應用。結合產業落地進程,我們判斷虛擬人是元宇宙當前的預期差賽道(產業進展超預期)。 定義:虛擬人指由 CG 技術構建、以代碼形式運行的擬人化形象。 特征:1)擁有人的外觀及性格特征;2)擁有通過語言、表情或肢體動作表達的能力;3)擁有識別外界環境、與人交流互動的能力。
3.2 四階段發展:萌芽,啟蒙于動畫虛擬人
虛擬人產業經歷四個發展階段:萌芽階段、起步階段、探索階段、成長階段 第一階段(萌芽階段):虛擬人概念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早期使用2D、3D動畫的形式展現虛擬人形象。1)1982年,動畫作品《超 時空要塞》中的女主角林明美憑借動人的歌聲與純真的人設走紅,動畫制作方順勢以林明美的名義將劇中插曲按照偶像專輯進行發售,林明 美因此成為全球首個虛擬歌手,也是全球首個虛擬人。2)1985年,由英國人George Stone等人創作的一個名為Max Headroom的虛擬人物 ,曾參演了一部電影,并拍攝了數支廣告。
3.3 虛擬數字人產業鏈:上/中/下游拆分
虛擬人——全程虛擬數字人,產業鏈拆分如下: 上游:制作內容類、工具類和IP策劃類公司 , 中游:虛擬數字人廠商 , 下游:應用領域覆蓋娛樂、文旅、金融、教育、醫療、政務等。
4 投資分析
4.1 虛擬人主播& AI算法龍頭:科大訊飛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亞太地區知名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業。 自成立以來,公司深耕語音及語言、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推理及自主學習等核心技術研究并保持了國際前沿技術水平;積極推動人工 智能產品研發和行業應用落地。 生態框架來看,目前公司專注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形成三個同心圓:1)核心層:圍繞“訊飛超腦”,公司的教育BG、智慧城市BG、消費者 BG、智慧政法BG、智慧醫療BU、智能服務BU、智能汽車BU、運營商BU、工業智能業務部等共同構筑科大訊飛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的核心 層。2)探索層:在探索性方向,鼓勵內部實施創業機制和戰略合作機制,通過資本紐帶的形式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化。3)開發層:圍繞人 工智能核心開發平臺,公司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持,幫助創新創業者在各應用領域進行業務創新探索,推動整個產業生態構建。
4.2 其他受益公司:虛擬人營銷龍頭藍色光標
三大布局:虛擬直播、虛擬形象、虛擬空間。 虛擬直播:和阿里達摩院合作,7*24小時智能直播間,主要解決直播的開播難、成本難控制、效果無法保證的痛點。 虛擬形象:提供企業名人虛擬形象,包括Q版、二次元、偏寫實、超寫實。 虛擬空間:空間復刻(工期短,還原度高)+空間自建(未來感強,時間周期長) 藍色光標2020年營收突破400億元。 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05.27億元,營收增速為44.2%;實現歸母凈利潤7.24億元,增速為1.9%。 ? 21Q3收入314.83 億元,增速為9.1%,歸母凈利5.46億元,增速為-11.7%。
4.3 其他受益公司:數字版權&數字人龍頭捷成股份(傳媒組覆蓋)
捷成股份以提供專業音視頻解決方案產品起家,通過外延式收購布局影視制作及 版權運營等內容領域。 2021 年 11 月,公司完成資產剝離,進一步聚焦影視版權主業, 同時持續探索虛擬人、虛擬平臺等元宇宙業態。 在實時數字人和快速動畫 制作領域處于領先水平。目前公司已經簽了一些明星 包括奧運明星的虛擬IP形象,由明星的虛擬IP形象帶 來的代 言和演唱會等收入公司將與明星五五分成。
聚焦版權主業,探索元宇宙業態,實時數字人或是新方向。 2006-2013年,以音視頻業務登陸 A 股;2014-2017年,外延并購布局內容業務;2018-2020年,影視資產減值,聚焦版權主業 , 2021 年初至今,剝離影視資產,探索元宇宙業態:2021 年 5 月-11 月,經過多 輪盤點,轉讓子公司捷成君盛剝離影視業務及部分傳統音視頻 業務,包括中視精彩、 瑞吉祥、冠華榮信、極地信息、世奇影業等多家公司,保留了部分元宇宙業務相關資 產。公司未來將積極引入戰略 投資者,優化股東結構,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專注于以 華視網聚為核心的影視版權業務,攜子公司世優科技積極探索元宇宙業態。
報告節選: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