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宇宙的大佬們(“元宇宙”,大佬們的內卷“游戲”)
#羅永浩:下個創業項目是元宇宙公司#
羅永浩也進軍元宇宙了,這代表元宇宙要涼嗎?
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游戲產業觀察者)
元宇宙已經徹底爆發了。
只是在嘴炮里。
就如前不久如果你不說風投,都不好意思在互聯網科技圈混一樣。
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就搞掉表示:所有科技巨頭都會進軍元宇宙。
元宇宙成為了時下大佬們的標配,必須上,而且還要大干快上。
于是,一場宣布進軍元宇宙的大佬“諸神之戰”開始了。
一、諸神之戰,成了亂戰
今年3月,隨著游戲公司Roblox登陸紐交所,“元宇宙”概念步入資本市場視線,隨后Epic Games、英偉達等公司紛紛向元宇宙進軍。
但真正把元宇宙當回事,還是要有大佬親自下場。
因此熱了又冷,冷了再又在8月熱起來,結果一個月又冷了。
元宇宙的前奏斷斷續續,一切都在為年底的大戲上演撩撥吃瓜群眾的心弦。
10月29日,Facebook創始人兼CEO扎克伯格用“改名換姓”為整個產業上了一課:Facebook將更名為Meta,這是元宇宙的英文“MetaVerse”的前綴。
Meta的計劃是未來10年,讓元宇宙覆蓋10億人,實現千億美元的數字化的經濟規模。
當人們以為這將是今年進軍元宇宙的最高峰之時,其他的大佬坐不住了。
11月2日,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該公司打算通過一系列整合虛擬環境的新應用程序,將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結合在一起。
微軟第一款元宇宙產品就是具有數字化身功能的Microsoft Teams聊天和會議程序版本,目前正在測試中,將于2022年上半年推出,用戶將能夠在虛擬世界中共享Office文件和功能,比如PowerPoint面板。
未來,Xbox游戲平臺也將加入到元宇宙中。
或許,未來PPT造車、Word寫作這檔事,都將在元宇宙中進行,這是微軟展示的景象。
甚至于耐克也來了。
據相關媒體報道,耐克公司已于十月底提交了7項標志性商標的申請,包含“NIKE”、“Just Do It”等。
但這種進軍,能帶來什么?
二、元宇宙概念股,肌肉里的熱點
在中國市場,元宇宙都還在畫餅的狀態中,元宇宙概念股已經在撈金了。
今年9月6日,中青寶官宣進軍元宇宙領域,聲稱將研發元宇宙游戲《釀酒大師》,
9月6日至11月3日午盤,中青寶累計漲幅超270%。
同時,網易已申請注冊“網易元宇宙”、“雷火元宇宙”、“伏羲元宇宙”等商標……百度也已申請注冊“metaapp”商標,意圖進入元宇宙市場。
此外,芒果超媒也要搞“元宇宙”。
而游戲類企業則更加趨之若鶩,不完全統計,湯姆貓、三七互娛、完美世界、世紀華通、昆侖萬維、凱撒文化等多家游戲公司均宣稱向元宇宙靠攏。
正因為這種自我標榜,在國內股市上,目前已形成了一大波的元宇宙概念股。
或因為耐克、微軟、臉熟的高調入局,前期有所消寂的元宇宙概念股近日在A股再次狂漲。
11月4日,佳創視訊、中青寶等多只概念股漲停。
不過以中青寶為例,它確實就是在蹭熱度。
中青寶于10月25日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元宇宙相關游戲《釀酒大師》的具體內容、與元宇宙概念關聯性。
果不其然,中青寶回應稱,游戲已經進入研發階段,最終產品可能與元宇宙存在較大差距。
到底元宇宙的魔力有多大,讓無數大佬競折腰呢?
對此,《國際金融報》記者陸怡雯、蔡淑敏,紅星新聞·成都商報記者陳怡帆分別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
貧道以為:
目前宣告進入其中的互聯網大廠,要么是展示自己的雄心,要么是被友商的雄心裹挾而不得不跟風、但最終也會進入這一賽道。
不可否認,元宇宙是優質賽道,只不過還處在史前時代有待開發。
所以,一些二三線的互聯網和游戲公司,自身的技術不足以突破這個賽道所需要的強大壁壘(VR載具和技術的升級、提供給第三方的元宇宙建設工具等),也就只是說說而已。
更有甚者,如此前Soul為了上市而刻意靠攏元宇宙概念的做法,基本就是蹭熱點了。
因此,部分企業確實也有蹭概念來炒熱自己的股價或吸引融資的目的。
為何互聯網大佬們樂意被裹挾而不悔呢?
市場價值嗎?
三、元宇宙的終極奧義:搬家與閉環
彭博行業研究報告預計元宇宙將在2024年達到8000億美元市場規模,普華永道預計元宇宙市場規模在2030年將達到1.5萬億美元。
那只是一個遠景。
真相在于元宇宙的終極奧義上。
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大師尼爾·斯蒂芬森在其小說《雪崩》中曾這樣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
但這個真的只是紙面奧義,元宇宙依靠VR技術,但決不是為了發展虛擬現實。
真正的奧義并不是VR技術和沉浸式體驗,而是“搬家”功能。
即整個元宇宙變成了一個通過VR進入的新世界,互聯網用戶和玩家可以獲得自己想要找到的最終夢想,從自己原來的互聯網平臺或游戲世界里徹底地搬遷過來。
微軟對此的認知其實就很明確,VR只是一個工具,閉環才是關鍵。
薩提亞·納德拉就表示,“如果你把《光暈》(Halo)當做一款游戲,它就是一個元宇宙。《我的世界》也是一個元宇宙,Flight Sim也是如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今天是2D的,但我們將把它們帶到一個完整的3D世界。”
事實上,巨頭們都很清醒,元宇宙就是個閉環,包括扎克伯格。
在把Facebook更名為Meta同時,也換了一個logo:
一個就帶有閉環(莫比烏斯環)的設計。
但這其實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因為人的需求多元化下,不會被一套規則束縛下的游樂場或小世界所全面兼容。
但又是互聯網產業巨頭必須要沖擊的目標,因為一旦有了成功的元宇宙,就會形成虹吸。
對互聯網科技大佬來說,如果不搞元宇宙,如果自己沒有能匹敵的、基于自身架構優勢的元宇宙,就意味著將來只能在他人的元宇宙中開分店,自己的用戶被“搬家”到別人的生態圈中。
四、諸神的黃昏:兩批次開啟
元宇宙熱,勢必成為滅頂之災。
未來,會成為沒有進軍或沒能挖開元宇宙的諸神黃昏。
而現在,如此迅猛的殺入,也會帶來另一種“雪崩”。
即元宇宙賽道必然會因為炒作概念所帶來業界和用戶不切實際的期望,則會進一步造成這個產業由于過度輸血而發育不良,反而造成產業的崩盤帶來一定時間內的發展寒冬。
至于元宇宙的未來,只能說:
未來可期,但現階段只是一個長遠戰略構想,一切都要先完成技術破壁,即如載具實現輕量化,呈現效果跳出像素化,體驗形式有更深度的參與感(包括但不限于體感聯動),最終營造出“真實”,而帶來真正的沉浸感。
在這場諸神之戰結尾,倒是可以預期。
一旦真出現了強大無比的元宇宙,其他的諸神,都將迎來自己的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