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與物聯網的關系(如何推動區塊鏈與物聯網深度融合,賦能數字化轉型?)
自2021年年初,區塊鏈被列入“十四五”七大數字經濟重點產業之一以來,區塊鏈技術逐漸受到各界的關注。近日,《福布斯》專欄作家Bernard Marr預測了2022年區塊鏈市場發展趨勢,區塊鏈與物聯網整合赫然在列。
區塊鏈與物聯網的結合早已有之,2020年,萬向區塊鏈就與物聯網領域的合作伙伴摩聯科技聯手打造了區塊鏈+物聯網數據賦能平臺,通過將端側的區塊鏈模組和平臺側的區塊鏈數據服務結合,為傳統行業提供端到端的、便捷的數據上鏈+數據存證驗真的服務。
接下來該如何基于現有發展經驗,進一步深化物聯網與區塊鏈的結合呢?今天的萬向區塊鏈小課堂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物聯網+區塊鏈這兩大技術在發展與應用落地方面的重點攻堅方向。
物聯網賦能終端設備接入網絡,便于工作人員收集處理相關數據的同時,也將設備所采集的信息置于更大的風險之中。根據2020 Unit 42 IoT威脅報告顯示,目前98%的物聯網設備流量未進行加密,57%的物聯網設備易受中等或高強度的攻擊。物聯網終端設備采集的大多為用戶原始數據,如果這些數據被截取、盜用,企業不僅要蒙受巨大損失,甚至可能面臨泄露用戶隱私的法律風險。
區塊鏈技術可以將鏈下數據經過哈希加密處理后,以哈希摘要的形式寫入區塊鏈,有效避免數據被盜用的同時,也降低了對數據傳輸的存儲要求。不僅如此,上鏈后的數據基于區塊鏈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性,可提升數據可信度,為數據協同提供信任基礎。由此可見,區塊鏈提升了物聯網終端設備安全性,而物聯網也解決了區塊鏈技術對數據上鏈前數據真實性難以保證的痛點。
此外,物聯網當前面臨的另一大難題是如何處理由大型傳感器網絡采集的海量數據,并盡可能地降低交易處理速度或延遲。據IoT Analytics發布的《2021年夏季物聯網狀況》預計,2021年全球聯網的物聯網設備將增長9%,達到123億個活躍終端;到2025年,可能會有超過270億的物聯網連接。
可以預見,隨著物聯網的普及,這個問題將愈發嚴峻。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技術為此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通過連接并協調數十億個連接設備,實現物聯網系統內設備資源利用的自我調節與自適應,進而支持大量的交易處理。
經過多年來的磨合,區塊鏈與物聯網的技術融合已經獲得一定成效,為行業應用提供了技術基礎。然而,要真正使區塊鏈與物聯網整合的價值得到體現,還需要找到能夠使這項融合技術切實發揮作用的應用場景,使技術真正走向落地。
物聯網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延伸而成的,連接物與物的網絡;而區塊鏈是基于互聯網,傳遞價值的機器。區塊鏈與物聯網的整合不僅能夠提升物聯網終端設備安全性和可擴展性,同時也將通過物聯網技術的賦能,拓展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降低傳統行業向“區塊鏈+”轉型的門檻。
2021年7月,萬向區塊鏈打造的生物資產可信監管及金融服務平臺入選了《2021全球區塊鏈創新應用》,打破了大眾對農業與畜牧業難以與新興科技結合的傳統印象。該平臺基于區塊鏈+物聯網技術的融合,實現了將肉牛育肥階段每頭牛的生物信息數據化,這些生物信息包括牛只去過的位置、每天的運動量、體重增長等等,牛只的數字化信息進行上鏈管理,可在牧場、政府監管機構、金融機構等參與方之間即時流轉。
2022年,區塊鏈與物聯網的融合發展將為社會帶來怎樣的變革與動力?或許是對物聯網的重組與統一,或許是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又或許是對傳統行業的進一步滲透,區塊鏈+物聯網的發展與應用尚有無限的空間等待著人們去探索。
參考資料:
The 5 Biggest Blockchain Trends In 2022
https://www.forbes.com/sites/bernardmarr/2021/11/19/the-5-biggest-blockchain-trends-in-2022/?sh=fb2db3247a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