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宇宙的游戲(游戲行業大熱的元宇宙究竟是個啥,四條規則解釋清楚)
很多人第一次聽說“元宇宙”(Metaverse)這個詞,其實它是個 29 年前就存在的科幻概念,來源于作家 Neal Stephenson 的科幻小說《雪崩》,描述了一個人們可以創造虛擬替身,在模擬的三維空間里面操作各種軟件的世界。
通俗點說,這玩意兒有點像電影“頭號玩家”里的“綠洲”,一個技術天才一手打造的虛擬游戲空間,男主角甚至在里面收獲了愛情。
隨著最近幾年AI、AR、VR、區塊鏈這些技術變得耳熟能詳,“元宇宙”突然間就占領了創業者和資本的注意力,原本發展受阻的 AR/VR 公司言必稱元宇宙。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早在2014年第一次戴上VR頭盔的時候,就說了一句“這就是未來”。
而在2021年China Joy,元宇宙也是游戲行業人士熱議的焦點。目前,全球范圍來看,微軟、蘋果、Facebook,以及騰訊游戲、網易、米哈游、莉莉絲等企業已在這一新興的領域有所布局。
所以這到底是個啥?咋就成互聯網未來,被游戲行業熱捧了?
去年,有個研究元宇宙的專家 提出幾個關鍵特征:
1、元宇宙必須跨越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
2、形成一個完全成熟的經濟體;
3、提供「前所未有的交互性」;
4、將由許多不同的參與者以去中心化的方式運營,而不歸屬于某個公司。
看完之后,emmm,依舊懵逼。
翻譯成人話:
第一條,所謂的元宇宙必須能夠把現實世界的你我他,和虛擬世界連接在一起,通過AR(增強現實技術)也好,VR(虛擬現實技術)也罷,反正要連通。
第二條,虛擬的空間里面,得能買買買,雖然現在玩游戲也能換裝備,在元宇宙里面能買賣的東西會更生活化一些。
第三條,說白了就是你創建的虛擬形象,感受體驗和現實世界一樣的。
第四條,虛擬世界的創造者是每個人,而不是只有一家或者幾家公司,創造什么你說了算。
這個概念變成現實離我們有多遠?我覺得至少現在的技術水平是普及不了的,但正如扎克伯格所描述的“未來人們通過自己的頭像、數字服裝,購買的虛擬商品,體驗的應用程序穿梭于各個小世界,借此表達自己。”從長遠看,小扎描述的場景如果哪天成為現實,那么元宇宙可能真的是互聯網進化的終極形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