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金融defi(區塊鏈進化史——DeFi開啟去中心化金融時代)
比特幣的底層重要技術是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區塊鏈技術也起源于比特幣,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簡單理解,區塊鏈將原來中心化傳統機構的“賬 本”,分布在全球所有的參與節點上,每個節點都充當記賬的角色。比特幣網絡會動態調整打包區塊的速度,平均每10分鐘一個新的交易區塊會被添加到總賬本中,人 們稱之為“區塊鏈”。區塊鏈包含了自比特幣系統啟動以來所有的歷史交易記錄。
區塊鏈1.0:比特幣—去中心化、抗通脹、加密的全球數 字資產
比特幣的誕生背景—對抗金融危機下的無限量寬松
2008年11月, 比特幣正式誕生,中本聰首次在網絡上發表了比特幣的白皮書, 其標題為 《比特幣: 對等網絡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整個論文詳細論述了如何通過對等網絡來創造一種 “不需要依賴信任的電子交易系統”。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的區塊鏈網絡上出現了第一個區塊, 也被稱為創世區塊。在挖出首個區塊后, 中本聰在區塊上留下了一句話,“The Times 3 January 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是當天泰晤士報的頭版標題。08年發生金融危機后, 全球央行開啟了量化寬松, 緩解市場 的資金壓力, 這句話正好記錄了在09年1月3號, 財政大臣正處于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
2010年12月12日,這一天也是比特幣歷史上的重要一天,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在Bitcointalk上發表了最后一篇稿子,從此銷聲匿跡。
比特幣背后的技術原理—區塊鏈技術
比特幣的底層重要技術是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區塊鏈技術也起源于比特幣,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簡單理解,區塊鏈將原來中心化傳統機構的“賬本”,分布在全球所有的參與節點上,每個節點都充當記賬的角色。比特幣網絡會動態調整打包區塊的速度,平均每10分鐘一個新的交易區塊會被添加到總賬本中,人 們稱之為“區塊鏈”。區塊鏈包含了自比特幣系統啟動以來所有的歷史交易記錄。截止2021年6月1日,目前總共有將近68萬個區塊完成打包,總共大小約348GB左右。
工作量證明機制(PoW):比特幣網絡中的節點按照規則進行加密哈希計算,以競爭獲得生成新區塊的權利。每個區塊的產生都需要解決一個數學難題,這個數學難題 只能通過暴力計算和多次試錯來解決。節點在競爭獲勝后就獲得記賬權,它生成區塊成為最新區塊后,就獲得與新區塊對應的挖礦獎勵。工作量證明也是區塊鏈賬本的 安全機制。如果不重做“工作量證明”所需的大量計算則此鏈條不可修改,這一共識機制保證了區塊鏈上的數據的可靠性。
最長鏈原則:在任何時刻,最長的鏈條是所有人都接受的最終記錄。
比特幣背后的技術原理——減半周期設定
根據比特幣的原始代碼的設定,基于工作量證明機制(POW)的挖礦,每隔21萬個區塊,礦工的獎金就會減半(大約每隔四年發生一次)。比特幣最早的供應是 每個區塊50個比特幣,21萬個區塊挖出后該獎勵降低到25個比特幣,然后到2016年每個區塊獎勵變得只有12.5個。最近一次減半發生在2020年5月,每個區塊的獎勵已經降至6.25個。
供應減半是很難被預先定價的。減半預期會影響供求關系,從而影響價格,進而影響事件中的潛在價格。但是實際減半發生后,看起來被“定價”了的比特幣 ,在需求穩定的情況下,價格仍會上漲。但是在歷史上由于每輪減半的數量隨著時間推移而減少,相應對供給格局的影響也在減弱。整個挖礦獎勵減半的機制 將延續到2140年左右,在那之后,礦工確認交易的獎勵將會轉為由網絡上的用戶所支付。比特幣網絡上的競爭將會促使交易費用維持在較低的水平。
比特幣挖礦耗能情況分析
比特幣、黃金、全球銀行體系耗能對比:劍橋大學比特幣耗電量指數的數據顯示,比特幣挖礦每年耗電量預計為115太瓦時(1太瓦時為10億度電), 約等于全球發電量的0.51%。假設每年黃金產量約2500-3000噸,將消耗約132太瓦時的電力。Galaxy Digital數據指出,相比起比特幣的能耗使用,傳 統金融行業的耗能相對較復雜,假設我們考慮運行全球所有ATMs、銀行營業部、支付系統以及銀行數據中心,光電力的消耗將超過260太瓦時。
考慮到挖礦支出是維系比特幣體系運行的最主要成本,在與傳統銀行體系對比的同時,我們還需考慮維護傳統銀行體系電力以外的成本,比如銀行體系 的管理成本、印鈔成本、假幣干擾及反假幣行動成本等。劍橋大學數字資產研究報告指出,全球39%的基于工作量證明挖礦機制下的電力消耗來自于可 再生能源。比特幣礦業可能會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比如通過儲能的方式將間歇性電力資源轉化為基本負載發電,從而影響向電網供應的 可再生能源的數量。
比特幣投資價值—繼承黃金重要屬性,數字化使其更優
比特幣不僅繼承了黃金的全部重要屬性,同時還具有黃金無法比擬的優勢:
抗通脹,用于價值存儲:總量恒定2100萬個,目前已經挖出1869萬個左右。比特幣的最小單位為一聰,相比黃金更易于分割。 ?
數字化,易于轉移和攜帶:比特幣可以在全球網絡內,以絕對安全的方式進行轉移,只需要付出數美元的手續費和十幾分鐘耗時便可完成轉賬 ,不依賴任何第三方結算。 比特幣在全球數千個數字資產交易所24小時365天交易。 ?
去中心化,不依賴機構背書:比特幣的每一筆交易,都由區塊鏈上的所有節點確認,而不依賴于某一中心化機構背書,因此大幅提升了抗攻擊 性。在去中心化的部署下,黑客無法通過攻擊某一節點而使整個網絡癱瘓,對去中心化系統進行攻擊破壞的成本相比中心化系統更高。同時比 特幣網絡上的每一個節點都是平行的,不存在上下級和主從的關系。
比特幣持倉分布—頭部持幣地址多數為數字貨幣交易所
比特幣在全球的持倉分布較為分散,頭部持幣地址大部分來自于數字貨幣交易所。根據2013年Sergio的一篇文章分析指出,中本聰的持幣數量為114.88 萬個。有證據顯示比特幣網絡前36000個區塊都是由同一臺電腦挖出的,挖礦的人很可能是中本聰。
比特幣持倉分布—全球上市公司持倉
根據上市公司公告統計,全球目前有23家上市公司持有比特幣,總共持有180,335枚比特幣,約占比特幣總量的0.96%。
比特幣衍生的金融資產
比特幣信托:2013年9月,灰度建立了首只比特幣信托基金,2015年得到美國金融業監管局批準上市,簡稱GBTC。
比特幣期貨合約:2017年12月,全球最大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正式推出比特幣期貨合約,開盤時次月合約報20650美元。
比特幣ETF:2021年2月,加拿大資產管理公司Purpose Investments Inc.和Evolve Funds Group Inc. 先后獲得加拿大安大略省證券委員會(OSC)批準 發行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Purpose 2月19日首日交易額達到1.65億美元。
比特幣指數:2021年5月,標普道瓊斯指數(S&P Dow Jones Indices)推出首批三個加密貨幣指數,即SPBTC、SPETH和SPCMC,分別代表比特幣 、以太坊以及包含兩者的MegaCap組合指數。
當前比特幣市值—約為黃金市值的1 / 18
全球企業和金融機構配置比特幣對潛在價格的影響
截止2021年5月7日,比特幣的市值約為黃金的9%;假設比特幣市值達到目前黃金的市值,比特幣的價格將達到60萬美元/個。
根據ARK基金研究,假設標普500的上市公司拿出現金的1%對比特幣進行配置,比特幣的價格將上漲約40,000美元;
假設美國金融機構將資產的2.5%-6.5%對比特幣進行配置,比特幣的價格將上漲約200,000到500,000美元。
區塊鏈2.0: 智能合約—基于編程語言運行在去中心化網 絡上的不可篡改的合同
智能合約—基于編程語言運行在去中心化網絡上的不可篡改的合同
智能合約的概念最早在1994年,由計算機科學家、法學學者和密碼學者Nick Szabo提出。他定義道:“一個智能合約是,一個計算機化的交易協議,它 執行一個合約的條款。”智能合約本質上是可編程的合同,允許交易對手間設定交易條件,交易的執行無需信任第三方。
Vitalik Buterin于2013年正式提出以太坊的概念,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了智能合約容易被篡改的問題,不僅保證了合約內容不可篡改,每次調用記錄亦 不可篡改。 以太坊為智能合約提供了圖靈完備的編程語言(Solidity)和相應的運行環境。
智能合約應用案例:假如Alice委托第三方家族信托公司,在未來當子女大學畢業后滿22歲時,將每個月從預先儲存好的家族財產賬戶,每年支付給子 女1000萬美元。為執行以上要求,Alice可以編寫這樣一個智能合約:1. 檢查當前日期(子女滿22歲那年時間);2. 每年1月1日自動給子女的賬戶發送 1000萬美元;3. 重復直至智能合約中(鏈接的外部賬戶)的資金耗盡。
智能合約—基于編程語言運行在去中心化網絡上的不可篡改的合同
智能合約應用場景:
博彩交易:因為智能合約是計算機程序,所以很容易增加更加復雜的賭博元素,例如賠率和分差。比如針對NBA的球賽下注,交易雙方事先將 參與規則寫入編程,比賽結束后,智能合約將自動根據賽事結果重新分配賭注。
教育行業的學歷認證:Blockerts(目前運行在以太坊上)是由Learning Machine與MIT的Media Lab合作建立的可以創建并驗證基于區塊鏈的學 歷證明文件的開放平臺。學術成績 - 分數、成績報告甚至畢業文憑 - 都可以保存在Blockcerts區塊鏈上,并提供不可篡改的學術歷史。學生 的學術記錄將永遠保存在區塊鏈上,未來的雇主可以即時進行驗證。
區塊鏈3.0: DeFi—以智能合約為基礎鑄造的去中心化金融生態
DeFi—以智能合約為基礎鑄造的去中心化金融生態
DeFi的全稱是Decentralized Finance,即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利用智能合約技術實現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各種功能,如衍生品、借貸、交易、理財、 資產管理、和保險等。DeFi與傳統金融機構最大的區別在于其去中心化,不依賴任何第三方中介機構實現金融功能,公開透明,根據發行代碼執行設定 功能,任一節點無法對代碼進行修改,必要時需要通過鏈上大部分節點的同意才能進行更新。
DeFi概念于2014-2017年開始興起,2018-2019年各種去中心化借貸等DeFi項目逐漸上線。目前主流的DeFi項目主要運行在以太坊和幣安智能鏈的生態 上。截止2021年5月9日,以太坊公鏈上的DeFi鎖倉量達到800.6億美元,幣安智能鏈上的DeFi鎖倉量達到347.6億美元。
DeFi—以智能合約為基礎鑄造的去中心化金融生態
以太坊(ETH)和幣安智能鏈(BSC)分別在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原理中平衡各自的取舍。以太坊(ETH)是目前DeFi生態里鎖倉量最大,且最去中心 化的主網。去中心化保證了以太坊公鏈的安全性,但同時以太坊主網極其擁堵,每筆交易手續費較高,區塊確認時間較慢。但目前以太坊社區正在通過 不同提案,改善目前擴容和交易速度慢的問題。幣安智能鏈(BSC)是中心化交易所幣安建立的去中心化區塊鏈系統,以 21 個驗證者為中心,這些驗 證者為了驗證 BSC 網絡而質押 BNB產生。幣安智能鏈與以太坊的虛擬機兼容,因此多數以太坊上的開發人員可以通過很小修改(分叉),輕松遷移在 以太坊上流行的Dapp項目。
DeFi—以智能合約為基礎鑄造的去中心化金融生態。DeFi代表著一場旨在推行無國界、無審查、無障礙金融產品的運動。相比傳統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有以下特點:
代碼開源透明:由于代碼會開源供大眾審查,任何漏洞都會很快地顯現出來。目前至少有29家網絡安全公司為加密貨幣項目提供審計服務,領先的DeFi審計機 構包括OpenZeppelin、TraiofBits和ConsenSys Diligence等。除了審計,許多DeFi項目還為白帽黑客提供漏洞賞金計劃,鼓勵大眾積極參與。 ?
去中心化運行&無中心化監管: DeFi協議本質上是編寫成的計算機代碼,這些代碼完全按照其編寫的方式運行,并由網絡上的不同節點進行確認。DeFi對任何 參與對象實現無差別對待。交易的執行無需信任第三方。同時DeFi項目上線主網不用經過中心化機構審查,使得創新更加自由,發展速度更快。 ?
去中心化社區自治: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istribut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最早于2016年在以太坊的項目中產生。DAO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通過智能合約來保持 運轉的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交易和規則都編碼在區塊鏈上,實現公開公正、無人干預和自主運行。任何社區成員都可以發起提案,用戶持有數字資產類似項 目發展的“股權”,根據持倉量投票決定項目的發展方向。
DeFi應用—借貸(抵押數字資產貸出數字資產)
傳統金融系統的借貸體系需要借款人有良好的信譽和銀行作為中介,去中心化借貸則消除了這些壁壘。任何人都可以在鏈上的借貸項目平臺抵押其數字資產,抵 押品是唯一的審核標準,償還貸款的利率由智能合約算法,根據市場供需而動態計算。放貸也不再是中心化權威機構的權利,任何人都可以將其數字資產注入借 貸池賺取利息,從資產中獲得收益。考慮到幣價下跌的風險,目前DeFi借貸平臺,BTC、ETH的質押率在 60-80%之間。
相比傳統金融借貸體系,去中心化借貸主要有以下幾點優勢: ?
放款速度快:相比房抵貸和車抵貸流程復雜、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高。數字貨幣按流程大概短時間內即可完成到賬。 ?
風控難度低:由于數字貨幣24 小時交易,非常的標準化,幾乎不可能造假,可以通過智能合約將整個流程公開透明執行。 ?
違約執行成本低:在傳統借貸領域,如果用戶違約,會有很高的執行成本,例如使用不動產抵押貸款,走法律執行程序非常耗時且變數很多。數字貨幣 質押借貸通過智能合約將整個流程公開透明執行,不僅便利而且安全性較高,再加上抵押的是數字貨幣,就算用戶違約,平臺也可以靠出售數字貨幣獲 得利益保障。
DeFi應用—去中心化交易所(Decentralized Exchange)
去中心化交易所,全稱 Decentralized Exchange,指的是采用智能合約運行在區塊鏈網絡上的交易所。與傳統的中心化交易所相比,去中心化交易所有 以下幾個特點:
中立且無需做市:Dex自身不提供做市所需數字資產,只提供做市的智能合約算法。用戶為平臺提供流動性可以得到平臺交易手續費的分成以 及項目方的激勵。以cake為例,每筆交易收取千2手續費,其中千1.7發放給做市商,萬3作為平臺盈余公積。發生交易時,資產直接在用戶雙方 的區塊鏈錢包里進行交換,而不經過第三方交收機構。 ?
無需KYC:去中心化交易所無需注冊、實名等一系列操作,僅需一個區塊鏈錢包即可進行操作。 ?
上幣門檻低:任何人可以無門檻的發行自己的加密貨幣,這種免審核機制為許多中小項目帶來了諸多創新機會,同時也需提防空氣幣的存在。
DeFi應用—去中心化衍生品(合成資產案例)
衍生品是一種價值來源于股票、商品、貨幣、指數、債券或利率等其它標的資產的合約。衍生品是所有成熟的金融系統的關鍵要素之一。衍生品有兩個 主要用例:套期保值和投機。?
合成資產案例:Synthetix是發行在以太坊公鏈上的去中心化衍生品應用。在Synthetix上,用戶可以發行和交易合成資產。合成資產跟蹤對標資產的價值 變化,并允許在無需持有實際資產的情況下對資產敞口。該協議當前支持合成法定貨幣。Synthetix模型基于債務池。為了發行特定的合成資產,用戶必 須以SNX代幣的形式提供抵押品。該協議要求超額抵押——目前抵押率為500%。這意味著,系統中每鎖定500美元的SNX,就只能發行價值100美元的 合成資產。這主要是為了應對合成資產的任何急劇價格變化,并且將來很有可能降低抵押率。
DeFi應用—去中心化保險
由于DeFi生態里潛在的巨額支出場景的存在,質押在智能合約中的代幣容易受到安全性攻擊。盡管大多數項目的智能合約都進行了代碼審計,被黑客入侵的可 能性總是存在,這將導致資金損失。例如,bZx在2020年上發生了三起引人注目的DeFi安全攻擊事件。這三次攻擊發生時間為2020年2月15日、18日和2020年9 月15日,總損失價值約900萬美元。 ?
案例分析:Nexus Mutual是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保險協議,目前可以為以太坊區塊鏈上的任何智能合約提供安全保障。Nexus Mutual 是一個互助型保險平臺 ,會員(需 KYC 才能成為會員)承擔保險風險,也享受保費收益,這一關系通過其代幣 NXM 實現。NXM持有人可以為他們認為安全的項目 質押NXM代幣, 質押代幣意味著會員對項目安全性的認可,同時質押代幣的多少也決定了這個項目的購買額度。會員質押NXM意味著他們對于項目安全性的認可,Nexus Mutual 允許將NXM代幣一次性同時在 10 個項目中進行質押,并且能夠獲得保費收入的 50%。而一旦質押的項目被成功索賠,將會按比例銷毀質押的 NXM 代 幣,以對投保人進行補償。索賠申請批準與否,由 NXM 持有人通過投票決定,投票需要鎖定 NXM,而如果選擇了和最終結果相反的選項,則其 NXM 代幣將會被鎖定更長時間。
DeFi應用—機槍池、實現資產收益最大化
機槍池,本質上是一個實現資產收益最大化策略的資金池,自動化執行流動性挖礦。DeFi機槍池會根據實時挖礦收益的高低,將資金切換至更高收益的 DeFi項目中進行流動性挖礦,為投資者提供更高的挖礦收益,其本質上就是一種通過智能調度達到最優收益的策略礦池。 ?
機槍池應用舉例: ?
Yearn.finance(YFI)是建立在以太坊公鏈上的機槍池。YFI上的每個策略都是由社區選擇,機槍池里盈利的交易會產生5%的費用來補貼機槍 池的Gas費成本,同時會將這部分費用的10%獎勵給策略創建者。 ?
Pancake.bunny(Bunny)是建立在幣安智能鏈上的機槍池。
風險提示
政策風險:加密資產規模和波動上升可能會導致金融系統出現風險,監管政策出臺對行業影響存在不確定性。 ?
黑客風險:以智能合約為基礎的各類應用,可能發生黑客聯合攻擊某協議所導致的損失。 ?
算力集中風險:區塊鏈網絡基于分布式的節點保持運轉,假若51%的全網節點選擇聯合攻擊,將具備存在篡改原有鏈上記錄的能力。 ?
其他風險:全球流動性出現拐點可能對新興資產產生負面影響。未來可能出現顛覆區塊鏈的新興技術。
報告出品方: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
分析師:熊莉
獲取原報告請登錄【遠瞻智庫官網】或點擊下方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