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是怎么割韭菜的(比特幣大漲大跌背后:人為干預的割韭菜游戲)
如果問最近最火的是什么,那么比特幣一定榜上有名。
一周的時間,比特幣投資者經歷了云霄飛車的快感。
2021年2月22日,比特幣價格最高漲破58000美元。
什么概念呢?
比特幣漲到58000美元的時候,金價最高373元/克。1個比特幣的價格首次超過了1公斤黃金的價格。
現在一輛特斯拉Model3高性能版的價格是33.9萬,一枚比特幣58000美元,約37.5萬人民幣。買一臺特斯拉綽綽有余。
那天,比特幣的總市值高達1.2萬億美元,僅次于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等,在全球資產市值排名中位列第6。
但就在當天晚上,比特幣的價格跌去了10000美元,只剩下48000美元。
買比特幣,太美好了,也太悲慘了。
只是,深挖下去你會發現,這些看似市場選擇的漲跌背后,實際上是人為干預割韭菜游戲。
1
這次的暴漲暴跌,事出有因。
直接原因就是一個多月前,特斯拉的馬斯克花了15億美元買比特幣,推動了比特幣的本輪瘋狂上漲。
隨后,大資本與機構一涌而上,趁機將比特幣推高到了極致。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比特幣從不到29000多美元,漲到58000美元,漲了近100%,而2020年3月的時候,比特幣最低點才4944美元,從當時到現在,一年不到的時間,漲了近12倍。
國內最強的茅臺已經不被放在眼里。
如果地球沒有引力,比特幣或許就要沖出銀河系,走向宇宙了。
比特幣太香了,馬斯克也不得不承認。
這筆比特幣投資,在最高點的時候,馬斯克就賺了約10億美元,比特斯拉2020年全年的盈利還要多出近3億美元。
但是,要推動比特幣上漲,僅僅只有馬斯克還不夠。
還需要全球各大投資機構火上添油。
截至目前,世界四大投行(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史坦利、貝萊德)已完全進駐比特幣市場。在中國,知名機構入局比特幣則早已不是秘密。
全球范圍內,更多的投資機構開始躍躍欲試。
從成功者的視角來看,買比特幣的收益,可以敵得過現在世界上任何賺錢的方法。
2010年,一枚比特幣價值0.0025美元,換算成人民幣不到一毛錢。2021年,比特幣價格突破58000美元。
什么概念?十年前,你投資100塊錢,今天就是20億。投資回報率是2000多萬倍。
如今,一幣一車已經實現。再漲下去,“一幣一別墅”的夢想也指日可待。
2
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
這要從比特幣的誕生說起。
2008年11月,一個自稱中本聰的人在網上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陳述了他對未來數字虛擬貨幣的設想,其中首次提到了比特幣的概念和設計思路,中本聰因此被稱之為比特幣之父。
正如人們老生常談說的,比特幣和傳統貨幣最大的區別在于去中心化。
比特幣的發行不依靠任何官方機構,而是依靠特定的密碼學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而產生,其生產過程被形象地描述成挖礦,比特幣采用的區塊鏈技術,讓全網的參與者都成為交易的監督者,交易雙方不需要政府或者第三方參與就可以完成交易,而無需擔心造假等問題,這也是比特幣之所以被很多人視為未來貨幣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比特幣還是一個對抗通貨膨脹的神器。所以天然地,人們默認為,比特幣就是站在民間立場,抵抗官方與資本的。
去年,美國、中國、歐元區、日本和其他八個大型經濟體的總貨幣供應量已經高達14萬億美元。
而這12個大型經濟體的總貨幣供應量規模已激增至94.8萬億美元,增幅超過了自2003年以來所有年份的數據。
全球都在貨幣大放水,通貨膨脹愈演愈烈。換句話說,手里的鈔票,越來越不值錢了,購買力越來越弱。以前10塊錢的商品,以后可能要15塊了。
于是,人們想要找到一個可以讓錢一直值錢的“數字黃金”。
數字貨幣(比特幣)就是這個“黃金”。
數字貨幣的暴漲則源于通縮屬性。
例如比特幣總量恒定2100萬個,并且永不增發,發放方式依靠挖礦產生,每四年挖礦產量減半,難度增加一倍,這就決定了他們本身具備有通縮性質。
他們認為,比特幣可以有效抵御央行放水,抗衡通貨膨脹。
在這些華爾街大佬、科技企業巨頭以及金融巨鱷們眼里,比特幣就是未來的財富所在地。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3
人們對于比特幣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曲折的歷程。
在比特幣的發展初期,曾有一個美國的程序員花費10000枚比特幣買了兩個披薩,并且在論壇上炫耀。 到如今,這兩個披薩的價格,最高等于5.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5億元。
從無法理解,到被人追捧,再到如今的全民狂歡,比特幣已經在登堂入室。
雖然人人都想站在“一夜暴富”的神話中央成為故事主角。可于大眾投資者而言,先不說能否拿到類似的暴富劇本,光是在比特幣“暴漲暴跌”的交易情景上,就已經能排除掉一大批人了。
就在眾多散戶和機構都在幻想著一夜暴富的時候,現實狠狠地往他們頭上澆了一盆冷水。
2月22日晚,比特幣遭遇短線暴跌,從57000美元左右一度跌至48000美元下方,跌幅近17%。
在這場大跌中,共有36萬人爆倉, 240.55億元人民幣一日消失。
和馬斯克的站臺激發了比特幣的暴漲一樣,這次暴跌也是因為一句話。
美國時間周一,也就是比特幣剛剛漲到58000美元幾個小時后,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警告,比特幣是一種“高度投機性資產”,經常被用于非法融資,其應用效率低下,她擔心投資者會虧損。
美國的財政部長都發話看空了,比特幣還能好過嗎?更何況,她還透露了一個大消息。
美聯儲準備發行數字美元,這可能會帶來“更快、更安全、更便宜的支付方式”。
話音剛落,大資本大機構馬上快速離場,比特幣就崩潰大跌。
從這里,你也可以看出,比特幣有多脆弱。
比特幣的歷史已經表明了,這是一種商品,一種具有貯藏手段職能的數字貨幣,僅有商品屬性,還不具備貨幣屬性。
比特幣的上漲動力,不是來自于其本身價值的改變,而是人們的“信仰”。
但人們信仰的,真的是一個所謂的去中心化的貨幣嗎?
目前的比特幣市場現狀是,大多數的比特幣被極少數的機構投資者持有,他們的意志控制著比特幣的流通。
百萬分之8.8的地址(人),控制了17.5%的比特幣;
萬分之1的地址(人)控制了20.5%的比特幣;
千分之1的地址(人)控制了28%的比特幣;
4%的地址(人),持有97%的比特幣;
96%的地址(人),僅持有3.5%的比特幣;
42%的地址(人),僅持有萬分之1的比特幣。
從比特幣的誕生來看,的確沒有中心,但在比特幣的世界里,掌握了絕大部分比特幣的地址(人),已經成為隱形的中心,他們,掌控著比特幣世界的絕對話語權。
這些隱形人,是比特幣世界真正的統治者。
比特幣每次暴漲暴跌都是發生在熱點事件出現、新聞媒體推波助瀾、一大批新人涌入準備大賺一筆的時候。
因為,它天生是被炒的命,大資本們也敏銳地抓住每一次要炒作的時機。
而大多數投機者玩久了就忘了自己是投機者這件事,以為自己是投資者了。
然而,你的對面是資本上億,專業做金融的國際炒家們,你憑什么覺得自己會比他們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