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騙局曝光騙局能追回損失嗎(云托邦上億虛擬幣騙局被戳破,他們的損失能追回嗎?)
“他們還在狡辯!一派胡言!”
10月12日,庭審現場,聽著被告的陳述,作為投資者代表前來旁聽的包瑞琪很是激動,“拿著我們的錢請六個律師,我們這些被害人只能一人湊一點錢請一個律師!”
廣東云托邦集團自2017年上市開始,借助網絡平臺拋出“虛擬貨幣”“萬店通聯”等概念,標榜“國資委授權”,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入局。
然而,該集團在2018年初集體消失。當年6月,南方日報“起底云托邦”,戳破其人去樓空的事實。不少投資者才反應過來,發現被騙后,開啟了艱難追訴之路。
2019年以來,隨著謝某、湯某等云托邦主要犯罪嫌疑人歸案,包瑞琪等投資者又有了希望。近日,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云托邦案件。謝磊、湯坪以涉嫌集資詐騙罪,羅凌云以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與犯罪所得收益罪被檢察院提起公訴。
庭審:云托邦法人拒認集資詐騙,自稱僅為非法吸儲
“我們一開始不是想騙人的。”10月12日庭審中,謝某和湯某強調云托邦公司簽署的項目并非虛假項目而是有合同的正規項目,拒認集資詐騙,稱其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此外,兩人在庭審中反復強調,離國并非出逃,而是在國外做生意。
為云托邦提供“走賬銀行賬戶”的羅某云則自稱不了解丈夫湯某的所做所為,沒有參與“云托邦”的經營,其賬戶內的巨額財產其以為是公司合法收入,自己已認罪認罰,請求法官酌情處罰并考慮緩刑。
法庭之上,被告辯護律師稱,被告認罪態度良好,主動交代了犯罪事實,請求法院從輕發落。“他們根本沒有認罪態度!從案發到現在,公安機關只找到他們的一套房子。”云托邦的投資人包瑞琪向記者介紹,湯某等人拒不交代錢財的去向,“犯罪分子就沒想歸還受害者的錢!”
公訴人在庭審中也表明,被告仍未交代財物流向。
庭審結束當天,案件尚未宣判,受害者們情緒激動,紛紛請求法院全面查清此事,讓湯某等人歸還錢財,得到應有的處罰。
詐騙人員跑路,七旬老人奔波立案
2017年3月22日,廣州市云托邦商務有限公司成立,推行“萬店通聯”APP內兌換名為“云豆”的虛擬貨幣贏得“高額返利”的模式在全國吸引了大批投資者。
根據云托邦此前宣傳,在“萬店通聯”手機APP繳納500元會費成為會員后,投資者可在APP平臺上進行充值,以1000元人民幣起投,充值一次可獲得充值數額10倍至20倍的“云豆”,按照1云豆兌換1元人民幣的等價,以每天萬分之五的比例返現,又可用于APP平臺購物。老會員若發展新會員還可獲得新會員的入會費以及消費提成。
“不花錢還能拿返利”,就在投資人炒云豆炒得火熱之時,“萬店通聯”APP于2018年1月突然停止提現,各地投資者陷入恐慌。據投資者介紹,當時,云托邦為安撫投資者,要求客戶將未提現的云豆轉投由云托邦參股的大同人聯網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動物銀行”或深圳牛牛匯商城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的區塊鏈項目,改用云豆購買“動物銀行”的動物或者兌換成NBT虛擬貨幣交易變現。
當年6月,南方日報經調查報道,云托邦公司所在的辦公樓早已人去樓空。云托邦及其關聯公司的投資者們恍然發覺,自己可能被騙了。
云托邦總部跑路,投資者對動物銀行也起了疑心,遂組隊前往山西大同打探消息。年過七旬的包瑞琪也參與其中,他從呼倫貝爾坐了25個小時火車到北京,又從北京輾轉到大同,另外還有三位投資者分別從吉林和廣西趕來。最終投資者們發現,動物銀行租用的辦公地早已大門緊鎖,只留下幾張物業催交水費的通知單。
“一伙人到來村里,最后只立了個廣告牌。”投資者從大同五里臺村委得知,養殖基地拖了大半年并沒有建成,更沒有飼養動物,動物銀行項目工作人員僅在此擺拍了照片和視頻。
一行人立即到當地公安局報案,但因不符合立案條件,大同公安局無法立案。2018年8月3日,包瑞琪寫了材料寄到廣州市相關部門請求受理云托邦事件。同年9月5日,廣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正式立案偵查。
立案后,以包瑞琪為代表的投資者多次到廣州了解情況,但因為案件錯綜復雜,警方不便透露更多消息,眾人只得知犯罪嫌疑人賬戶已被查封。
直到2019年10月,謝某、湯某等云托邦主要成員及涉嫌隱瞞犯罪所得的羅某云歸案,案件正式提起公訴,投資者們終于覺得看到了希望。
涉案金額過億,投資者盼早日追回損失
“律師根本就不可能再請了!”包瑞琪稱,從目前來看,最終判決還需要一些時間,而受害者拿回錢的日子更是遙遙無期,“三年多了,許多受害人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請不起律師了!”
公訴人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已有413位受害者報案,被害人損失金額經審計約為1.46億元。但受害者們表示,仍有部分受害者未報案,全部受害人數及涉案金額不止于此。
今年10月,包瑞琪帶著60余頁的案件材料,從內蒙古呼倫貝爾出發,跨越四千多公里到現場聽審,這已是他第六次來廣州。從18年11月至今,為追回損失,包瑞琪不停地在廣州各個機關部門之間為案情奔走,先后聯系了公安局、信訪辦、檢察院等部門,其間還放棄了自己經營的服裝店,希望能幫大家追回損失。
自2018年1月“萬店通聯”APP停止提現以來,全國各地的投資者不斷在網絡上嘗試追回損失。大家利用之前“區域代理”的群聊相互聯系,建立微信群搜集證據。得知開庭后,400余名受害者于9月28日聯名寫了請愿書并按下手印,請求法院懲處除了主犯湯某、謝某外其他參與詐騙的人員,并要求徹底清算受害者人數以及全部涉案金額。
目前,本案受害者仍在焦急地等待法院的判決結果。在中國裁判文書網記載的“萬達復利理財”案中,警方歷經3個多月,成功摧毀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6人,查處涉案金額600余萬元。
有投資人告訴記者,此案的詐騙模式與“云托邦”極為相似,辯護人也稱其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而非“集資詐騙”。2017年,該案一審判決認為,兩名主要被告犯集資詐騙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30萬元。
北京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刑事部主任丁一元向記者分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罪往往較難區分,主要區別在于犯罪分子主觀上是否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且在此類經濟犯罪案件中,受害者損失一般較難追回。
“集資詐騙罪的犯罪嫌疑人往往將資金加以揮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追回部分損失的可能性雖然較大,但追回損失需要的周期長難度大。”丁一元表示,等到案件判決后,法院會按照受害者損失所占比例逐步退回損失,但最終退回時間通常仍需一至兩年。
【記者】徐勉
【實習生】陳蓉 楊鳳瑤
【作者】 徐勉
南方探針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