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挖礦需要投資多少錢(比特幣挖礦產業鏈,誰是最大贏家,如何投資?)
比特幣挖礦產業鏈主要由四部分構成,分別是礦機生產商、礦場、礦池、礦工,他們各自分工,瓜分了比特幣生產領域的“大蛋糕”。
礦機生產商是挖礦領域的上游,目前嘉楠耘智與億邦國際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它們在整個產業鏈中,具有主導地位;最大的礦機生產商比特幣大陸同時也在經營礦池等業務,對整個產業鏈具有很強的控制力。
礦場與礦池是產業鏈中的中游,它們是提供基礎設施,類似于“收過路費”的角色。礦場主要是賺管理費、電費的差額等,礦池主要收取服務費。一般知名的礦池一年的收入也在數千萬,利潤非常豐厚。
礦工位于產業鏈的下游,需要從礦機生產商購買礦機,然后將機器托管在礦場,然后加入礦池,等待礦池將收益發放到賬戶中。
礦工的收入為挖到的比特幣,礦工的成本有兩個大項,一項是一次性投入的礦機購買成本,一項是每天需要支付的電費。
這里解釋幾個跟礦工利益相關的概念:第一個需要解釋的概念是收益率,這是礦工最關心的數字。簡單的說就是投入多少錢,回來多少錢。
除開一開始一次性投入的礦機購買費用,礦工每天都會有收入比特幣,每天都會支出電費,每天的收入減去支出,就是每天的凈收益。
收入是比特幣計價的,支出是人民幣計價的。所以比特幣價格上漲,礦工每天的凈收益就上漲,比特幣價格下跌,礦工每天的收益就下跌。
第二個需要解釋的概念是回本周期的概念。所謂回本周期,是指礦工投入資金購買礦機后,通過挖礦的利潤收回所有成本的時間。
比如如果我投入了10000元,每天挖礦的收入70元,電費30元,所以我每天的凈收益是40元,那么顯然回本周期是250天。回本周期越短,礦工承擔的投資風險越小,回本周期越大,礦工承擔的投資風險就越大。
第三個需要解釋的概念是關機價。如果比特幣價格跌的非常低,比如跌到3000美金以下,這時候就發現每天挖到的比特幣還不夠付電費的,每天的收益是負數了。這個時候礦工就可以選擇暫時不開機。
這個臨界點的比特幣價格,就是所謂的關機價。每臺礦機的關機價是不一樣的,對于比較老式的礦機,他們猜謎的能力弱,所以收入低,他們消耗的電量大,所以成本高,關機價就高。
第四個需要解釋的概念是算力的動態平衡和礦難。這里我用一個例子說明一下。假設現在比特幣網絡里有500萬個人參與有獎猜謎,全網有100E的算力。現在比特幣價格發生大幅下跌,跌到了5000美金,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當比特幣價格跌到5000美金的時候,就發生了礦難,因為老型號的礦機關機價格為7000美金,所以他們的收入抵不上電費了,就逐步關機了。老型號關機后,全網參與猜謎的人就減少了,這個時候全網還剩下300萬人參與有獎猜謎。
全網每天產生的比特幣數量是不變的,依然是每天1800個比特幣,所以平均下來,新型號礦機每天分到的比特幣數量比原來上升了60%。因為收益提升了,所以他們的關機價格進一步下降。
所以每一次礦難,并不是指比特幣網絡出了問題,而是指礦工階層發生了一次利益調整,老型號礦機被淘汰,新型號礦機逐漸入場。老型號礦機被淘汰也沒什么問題,這些老型號礦機已經挖了幾年礦了,成本早就連本帶利的收回了,關機就關機了。
礦機的更新換代一般是以比特幣的“區塊獎勵”減半開啟,畢竟礦機挖出的比特幣減半,意味著收入減半,很多老式的礦機就會被淘汰。2020年5月12號,比特幣迎來第三次區塊獎勵減半,很多礦機都在這個過程中被淘汰。同樣,比特幣又將迎來新一次的四年周期,礦機的收入也將趨于穩定。
目前,比特幣挖礦已經成為專業化、規模化的產業,普通人很難參與其中。于是云算力挖礦就出現了,很多公司將自有算力打包,進行出售,達到雙贏的局面。公司收取部分服務費,然后能擴大規模;而投資者能夠輕松享受挖礦的暴利,省去了中間的繁瑣程序與高投入。
依照比特幣目前的價格算,一般礦工的回本周期在10個月附近,這意味著,在三年的挖礦周期內,一臺礦機的潛在收益率能達到200%,甚至更高。當然,如果比特幣價格繼續上漲,那么收益率也將同步提高。
因此,比特幣挖礦已經成為獲得比特幣、投資比特幣的最佳方式。云算力挖礦則成為很多資金少、缺少行業資源投資者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