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生產力還是生產關系(催生新經濟,變革生產關系,區塊鏈憑什么?)
為了更好的進行區塊鏈內容普及,也為了讓內容更具趣味性,我開始進行科普視頻的創作了。上面是第一個視頻,可能是全網最深度的,對區塊鏈價值和存在意義的講解,希望這個視頻能讓你重新認識這個行業,也讓你看到未來階級壁壘崩壞的希望,一個更公平更平等的社會終將會到來。
我們也同時為喜歡閱讀文字的朋友準備了文字稿,具體如下,文字內容較長,不如先點個關注,有空慢慢看。
大家好,我是氓叔,一個講真話不摻假的區塊鏈從業者。
區塊鏈幾乎可以說是目前前沿科技領域,爭議最大的技術,一方面它的理解成本確實有點高,很多人看完之后云里霧里,沒有太多頭緒。而另一方面,行業內還有一些居心叵測的從業者,利用行業的信息不對等行割韭菜之事,讓整個行業更加烏煙瘴氣。
在這種環境下,有人賺得了盆滿缽滿的黑心錢逍遙法外,有人則被傳銷套路,終是賠了個傾家蕩產。
我在從業這些年里,看過了太多的是是非非,在這個群魔亂舞的行業早期階段,騙子作惡成本很低,在收益遠大于成本的利益驅動下,惡勢力就會抬頭,這是人性使然。
區塊鏈行業里,很多騙局都是利用人性的弱點外加信息的不對等來行騙,只要你了解了區塊鏈基礎知識,了解區塊鏈經濟模型,了解了區塊鏈的商業模式,很多騙局都可以一眼識破。
同時,區塊鏈確實是一門不錯的新興技術,在慢慢了解的過程中,說不準你還可以找到不錯的投資的機會,從而解密這個藍海市場的財富密碼。
做這個視頻之前,我自己在小破站搜了一下 區塊鏈是什么,對于得到的結果,我比較不滿意。幾乎所有的視頻都是上來就講區塊鏈的技術原理,能不能講透先不論,對于區塊鏈這個技術存在的意義是什么?解決了什么問題?怎么解決的?等一系列基礎問題完全忽略,你看完視頻反而會更懵逼。
很多 UP 主可能也不是不想講,只是身在圈子外,對于行業上下游的很多的利益關系了解有限,不一定能講明白。
沒事,既然沒人講,那我來唄!
區塊鏈這個技術,和我們熟知的絕大部分技術其實都不一樣,由于它不解決生產力問題,所以看起來很抽象,也比較難理解。
諸如 AI,VR,5G 甚至是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你大致一想,大概就能知道這技術是干什么的,因為這些技術都是對現存的一些事物進行更新迭代,提升效率和生產力。
但提到區塊鏈,你能想到什么呢?頂多你能想到互聯網,但是區塊鏈對互聯網的哪些方面有生產力或效率的提升呢?
別想了,拿互聯網來類比區塊鏈本身就是錯的,這是很多人對區塊鏈的誤解。
互聯網技術的本質是提高了人們的溝通和協作效率,溝通的效率提升之后就可以提升生產力,所以互聯網歸根結底也是個生產力相關的技術。
而區塊鏈技術,無關生產力,其最大意義在于可以改善生產關系,降低信任成本。
想弄明白這一點,我們要從人類的生產關系進化開始講起。
人是一種群居動物,所以協作是人的本能。
早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主要靠狩獵采集為生,那時候的協作規模非常小,協作方式也非常簡單,每個人都只和身邊熟悉的,技能得到自己認可的靠譜同伴來協作。
這個協作方式乍聽起來單純而美好,但有個制約生產力的致命問題,那就是協作的拓展性太差了。
根據鄧巴數定律,人腦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最多只能和大約 150 個人保持相對親密的關系,所以你的協作網絡也就局限在了這 150 個人中。
乍聽之下你可能覺得人數還不少,但這個人群里男女老少都有,并且個人能力也參差不齊,你掰著手指篩選完后,能找出 10 個適齡青年陪你一起出去打獵,已經不錯了。
協作規模和生產力息息相關,協作規模小,就注定了生產力會長期處于低水平,通過打獵和采摘,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幾乎就已經是極限了。
人類當然不會滿足于這個現狀,通過提高生產力來提升我們自身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是我們這個物種生存和繁衍的根基。
于是伴隨著進化和族群的優勝劣汰,人類開始向下一級生產關系邁進。
幾年前有本爆火的書,書名叫《人類簡史》,在這本書里,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虛擬共同體,這個虛擬共同體是人類邁進下一級生產關系的關鍵所在。
虛擬共同體這個概念并不難理解,它是說智人這個物種,可以通過相信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虛擬實體,從而產生信任,并建立基礎的協作關系。聽起來好像很神奇,但現實中,虛擬共同體其實很多,國家是,公司是,宗教也是。
我們就以視頻行業的正道之光小破站為例,你能找出來哪個實體,可以代表 b 站嗎?
B 站的員工可以換,辦公地點可以換,承載網站的服務器可以換,UP 主可以換,使用 b 站的用戶也可以換,到最后你會發現沒有哪個實體可以真正代表 b 站,不管與之相關的實體怎么換,b 站也還是 b 站。
這就是虛擬共同體的威力,它可以不依賴任何現實中的實體,組織起一套協作網絡。
至此,人類終于擺脫了鄧巴數對協作網絡的限制,邁入了生產關系的新紀元。
想體驗新的生產關系的神奇魅力的同學,歡迎給我三連投幣,感受一下基于虛擬共同體的協作,是多么的簡單且充滿歡樂。
聊到這你們是不是覺得我要跑題?
兜了這么大的圈子,區塊鏈一點沒講,眼看要扯不回來了,0 分作文簡直呼之欲出?
別那么猴急,講到這才只是做完了前戲而已。
在我們干杯慶祝人類突破了鄧巴數的限制,升級了新一代生產關系的同時,你有沒有想過,這個新改變是否引入了新問題?
一開始,一切看起來都很完美。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工業革命興起之后,我們的 GDP 生產總值進入了長達幾個世紀的大牛市,借助于層出不窮的高新技術,我們開掛般的在 0.01% 的時間里,創造了 97% 的人類總財富,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驕傲的成績。
同時借助于日新月異的生產力,全人類的生活質量也實現了質的飛躍,這個世界上的絕大部分人,已經沒有了溫飽問題,如今廣大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質量,更是比古時的君王還要優越。
這些都是新一代生產關系下,我們享受到的時代紅利。
伴隨著這些紅利,你會發現其他一些東西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在人類全球化的腳步中,全球的不同國家和區域在這張協作網絡下承擔起了不同的職責,有的晉升成了發達國家,有的在發展中國家陣營苦苦掙扎,有的已經落后于時代,成了欠發達國家。
同樣,人群的階級固化也在慢慢發生。
發達國家的階級固化已經很難打破,不管是歐美還是我們的鄰居日本,階級晉升的機會都已經所剩無幾,即使是在快速發展的中國,身邊關于階級固化的討論也在日益增多,時不時的還會有人借此來販賣焦慮,讓整個社會的氛圍越來越浮躁。
每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不同,獲得的收益當然也會不同,所以財富分配本身就是不平等的。但階級固化后,很可能你會喪失創造高價值的機會,而且即使你創造了高價值,大概率也沒有辦法獲得相應的財富收益,當你得知階級的天花板牢不可破后,就很難再產生奮斗的動力了。
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是當今的協作網絡里,日漸增長的「信任成本」所致。每個虛擬共同體的核心利益群體,都在想盡辦法攫取超額收益,而每個協作者都只是工具人,都要為這份信任超額買單。
聽不懂沒關系,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我們就拿負面典型某度來開刀吧。
假如張三最近總感覺自己力不從心,但有些病也不好意思和別人說,于是就自己上某度去查,想看看到底有沒有病。
之所以張三用某度,歸根結底是因為它信任某度可以幫他找到答案。某度當然也沒讓他失望,莆田系醫院輪番招呼,看得張三應接不暇。
本來張三沒病,只是最近太累了,幾個生蠔就能解決問題,但看了莆田系醫院聳人聽聞的建議后,馬上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到了晚期,再不積極治療就要葬送了后半輩子的性福生活,于是一路小跑就去了這家醫院,然后看病看到傾家蕩產。
現實中張三的例子比比皆是,資本永不眠,你兜里的錢早晚總是要交出去的。
看到這是不是已經感受到了生活的殘酷?我這才只講了一半。
在另一個平行宇宙里,另外一個張三自覺看透了一切,與其當韭菜,不如當鐮刀,于是他去了某度就職。
拿到 offer 后志得意滿的張三,他決定好好干,要出人頭地,要衣錦還鄉。于是每天在公司當牛做馬 996,感覺自己正在油門踩到底的沖向財富自由。
然而幾年之后,人近中年,也只是熬到了小中層而已,掙到的錢,只夠養家糊口罷了。最近公司項目緊,熬夜好幾次了,身體越來越差,而且還感覺自己在做某些事的時候力不從心…
張三就這樣在兩個平行宇宙里陷入了死循環。作為工具人的他,一方面受到了坑蒙拐騙,另一方面公司的巨額收益也完全與他這個小職員無關。
現實中,誰不是張三呢?
為了協作,我們不得不雙向為信任成本賣單,而正是你買單的錢,鑄造了這牢不可破的階級天花板。
難道這個事就無解了嗎?
有解!
打破這個階級天花板的關鍵,就是區塊鏈。區塊鏈擅長的事是降低合作建立的信任成本,然后把這些節約的成本轉化為收益,分給每一個協作者。
聽起來是不是感覺很玄幻,玄幻的簡直像扯淡?
但你細想,其實就是這么回事。
我們就拿比特幣這個區塊鏈行業的第一個,也是最成功的一個的應用,來作為案例分析一下。
你現在并不需要知道比特幣是什么,這個我以后會講,但如果我說我現在可以白送你一個,我想你肯定會要的。
為什么你會要呢?除了想體驗白嫖那無與倫比的快感外,你心里肯定是知道,比特幣是值錢的。
比特幣值錢的這個認知,業內稱之為共識,而共識的基礎就是信任。
比特幣的信任,只通過一套開源代碼就實現了,這是人類首次實現了信任的程序化和自動化,無需通過任何虛擬共同體,就可以協作起來。比特幣網絡里有人支付手續費轉賬,有人收取手續費記賬,一切的合作都流暢自然,沒有人可以大數據殺熟,也沒有人能夠賺到不屬于自己的錢。
比特幣以一己之力,將信任成本降到了歷史新低。
這套神奇代碼的邏輯,說來其實也不難,主要是三方面。
一方面,中本聰在代碼里限制了比特幣發行總量,以及產出規則,從而鎖定稀缺性,給比特幣賦予價值。這套代碼完全開源,任何人都能隨時查看,保證沒有貓膩。
另一方面,代碼里也為所有記賬者(礦工)設計了一個激勵機制,這個激勵機制能讓老實記賬的獲得收益,讓記假賬的付出幾乎無法承受的成本,從而確保了賬目真實可信,不會造假。
最后,比特幣網絡的所有激勵都通過比特幣結算,隨著信任比特幣的人變多,比特幣的需求就會變大,所有比特幣的持有者都能共享增值紅利。
2008 年比特幣誕生,12 年過去了,如今比特幣市值已經突破 1700 億美元,很多早期的參與者,都已獲得高額回報。
創造比特幣的中本聰早已消失,但比特幣的信任體系流轉不息。如此成功的比特幣,也才只是未來區塊鏈這個大行業里的,一個小縮影而已。
十年后再看,也許搜索引擎已經完全變了樣子。
此時如日中天的搜索引擎叫千度,千度發行了虛擬資產 QD 用以對協作者進行經濟激勵。
核心的搜索引擎代碼已經開源了關鍵模塊,確保推薦算法公平公正。每個代碼貢獻者在完成開發任務后,可以獲得系統的 QD 激勵,QD 隨時可以在市場換成人民幣,滿足開發者的日常生活所需。
作為千度用戶,每天可以有數次免費查詢機會,查詢次數多需要額外消耗 QD。同時,用戶還可以通過人工標記來給反垃圾系統做貢獻,提高搜索引擎命中率,從而獲得 QD 獎勵。
作為廣告主,競價系統公開透明,廣告主可在公開市場購買 QD,將 QD 支付給系統后,即可完成廣告投放。
于是一個簡單的閉環系統就建立了起來,QD 的價值錨定檢索量和廣告收益,用戶數越多,廣告投放需求越大,QD 就越值錢。QD 產生溢價后,所有持有 QD 的千度開發者和用戶,可共享收益。
相比某度,千度的公開透明機制消除了黑心錢的攫取空間,所有的開發者和用戶,也都各憑實力賺到了自己該賺的良心錢。
雖然這個示例模型還很粗糙,論證也沒那么嚴謹,但想必你已經了解了區塊鏈對于我們的意義。
在財富的分配方面,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資質不同,獲得的財富也必然不同,這事并沒有什么好抱怨。
但是,我想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利不被剝削的賺到自己該賺的錢,有權利靠自己的的奮斗,突破階級限制,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
當我們面對著高昂的信任成本鑄造的天花板時,區塊鏈無法給你力量,它能給你的,是暗夜里的一盞燈,讓你重燃勇氣和希望。
感謝各位的三連和關注,有什么想了解的,歡迎在評論里留言告訴我,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