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花房科技有限公司(花房集團直播業務的硬傷與風險,燒錢大戰還能維持多久?)
《港灣商業觀察》王心怡
人們已經從文字步入視頻時代很久了,衍生而出的直播成為了茶余飯后的一個新選擇。通過彈幕與自己喜歡的主播進行互動,給喜歡的主播打榜,爭當榜一大哥,無疑,這種新式“追星”滿足了許多人的娛樂生活。
隨著時間的推移,直播開始變得更加的規范化,更良性更合規的生態已經到來。據《港灣商業觀察》不完全統計,今年近兩個月已經出臺了三份針對直播規范的文件。
3月25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制定了《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4月1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中共中央宣傳部出版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網絡視聽節目平臺游戲直播管理的通知》;5月7日,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制定了《關于規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
這對于較早進入直播行業的花房集團來說,影響不可謂不大。在多數直播企業選擇轉型的情況下,花房集團依舊靠著直播盈利。直播給花房集團帶來了近乎所有的收益,但從侵權、及有關未成年人直播打賞的投訴來看,新規必然會對花房集團的直播業務帶來很大沖擊。
選擇了再次遞表融資的花房,頂著新規的壓力,這次能否順利IPO?
01
能持續多久的燒錢大戰
2022年4月29日,花房集團公司(Huafang Group Inc.以下簡稱“花房集團” )向港交所遞表,擬主板掛牌上市。這是花房集團在2021年10月25日遞表失效之后的再一次申請。
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至2020年,花房集團連續入選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為全球用戶提供音視頻直播娛樂及社交網絡服務。在國內市場,花房集團旗下有于2015年5月推出的移動端旗艦產品花椒;于2019年5月推出的語音產品花吱;以及具有逾10年運營歷史,擁有自己的移動應用程序的PC端旗艦產品六間房。在國外市場,花房集團則是將業務拓展到了北美、歐洲、遠東、中東及北非地區,主要產品包括HOLLA、Omega、Camsea及Monkey。花房集團的國內運營主體為北京花房科技有限公司。
從數據來看,花房集團近年的營收依舊保持著不錯的增長趨勢,報告期內,花房集團的總收益分別為28.31億、36.83億及46.00億。
但凈利潤走勢卻猶如坐上了“過山車”:花房集團2019年經調整后凈利潤為2.11億、2020年經調整后凈虧損為15.06億、2021年實現扭虧為盈,經調整后凈利潤為4.09億。由此計算,花房集團過去三年經調整后合計虧損達到了約8.86億元。
對于2020年產生巨大虧損的現象,花房集團在招股書里披露了三大主要原因。
1,收購業務停止導致產生巨額虧損。為支持及補充娛樂直播業務,花房集團于2020年4月收購了猴啦科技,猴啦科技一直從事虛擬明星及虛擬直播業務的開發,并擁有And2girls虛擬女團的版權以及3D建模及動作捕捉的核心技術。
由于后續花房集團管理層認為,虛擬明星市場的發展速度低于預期,虛擬明星及虛擬直播業務的變現潛質并未完全實現。在花房集團調整專注于娛樂直播及社交網絡服務的策略后,猴啦科技的業務被暫停,確認減值虧損6550萬人民幣。
2,花椒、六間房合并產生了商譽確認減值虧損。該商譽確認減值虧損高達17.78億。(《港灣商業觀察》于2021年11月3日的《去年巨虧超15億且活躍用戶不足六分之一 花房集團持續掉隊中謀上市》中提及。)
3,為了競爭保留當前市場,選擇了降低毛利率。直播市場對于花房集團究竟有多重要?花房集團為保留市場做出了多大的讓步?
據艾瑞咨詢報告,按2021年所有渠道的月活躍用戶及月付費用戶以及移動端及PC端的月使用時間計,花房集團在中國在線娛樂直播平臺中排名前二。按2021年來自所有渠道的收益計,在中國的所有在線娛樂直播平臺中排名第三,約占中國娛樂直播平臺收益總額的13.1%。
直播領域的深耕,既是花房集團的優勢,同時也是一個致命的要點。古話常說有備無患,顯然花房集團將寶都押在了直播上。
花房集團的絕大部分收益都來自于直播產品兌換虛擬物品及直播平臺的其他服務。同期內,花房集團直播服務產生的收益分別為28.19億元、36.70億元、44.77億元。分別占總收益的99.6%、99.6%及97.3%。
(圖片來源:招股書)
花房集團認為,受COVID-19疫情影響,出行限制可能阻礙主播前往直播工作室,PC端直播不可避免會遭到更大的打擊。相反,市場對移動端應用程序的需求則在疫情期間大幅增長。因此,自創辦起便深耕PC端直播的六間房于2020年開始出現業務表現下滑。
花房集團主要盈利的方式是依賴用戶通過第三方支付渠道購買虛擬代幣,并于直播時段打賞給其喜歡的主播,與主播分成。或是使用該等虛擬代幣購買即買即用的增值服務。
花房集團在招股書里披露:“為保持競爭力,六間房開始戰略性地專注于吸引主播及用戶到其移動端直播產品,并不斷推出新產品緊跟行業發展趨勢。例如,六間房于2020年提供更優厚的收益分成政策以留住獨立主播,導致六間房的毛利率下滑。”
報告期內,花椒直播的毛利率為19.5%、24.2%及23.7%,與主播及主播經紀公司的實際收益分成比例分別為約73.5%、71.0%及71.5%;六間房直播的毛利率分別為41.7%、38.0%及34.0%,與主播及主播經紀公司的實際收益分成比例分別為約50.0%、52.0%及58.1%。
(圖片來源:招股書)
與此同時,為了留住主播,花房集團還在不斷的加大政策。招股書披露:“作為公司收益分成政策的一部分,六間房為滿足績效要求的主播提供額外收益分成,且公司或會不時調整有關績效要求。例如,倘主播于2022年每月直播超過60小時,則六間房將提供額外2.0%的收益分成比例。”
在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的情況下,花房集團的讓步是必然的。據艾瑞咨詢報告,自2020年起,抖音開始大量投資其直播業務并已采取業務舉措,其中包括通過優厚的收益分成政策吸引頂級主播及增加用戶流量推介。
無論是抖音還是快手(01024.HK),這兩個短視頻巨頭,近年一直都對直播這片紅海進行著深度博弈。在良好的用戶基礎上,直播的業績并不算差,這無形的給花房集團添加了壓力。
在直播業務上與“抖快”平臺相比,花房集團有何優勢?花房集團如果在未來繼續為了競爭而加大營銷力度,是否會嚴重拖累企業發展?花房集團是否打算嘗試其他轉型?《港灣商業觀察》就上述問題多次聯系花房集團,并未收到回復。
互聯網產業分析師張書樂向《港灣商業觀察》表示:“花房集團的直播構架,目前來說最大的劣勢也是其最大的差異化優勢,即對缺少直播帶貨空間和場景的垂直類網紅主播,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畢竟在直播帶貨的大趨勢下,抖音等平臺的傾斜會讓由于個人領域限制或個人能力限制而缺少帶貨空間的網紅主播處境‘尷尬’,而主要營收來自打賞的平臺,也就‘自然’具有了一定的吸引力。”
02
侵權風險及直播新規
一位資深的直播愛好者唐杰(化名)向《港灣商業觀察》表示:“不是每一個直播間都有主播在賣力的直播的,‘幽靈’直播間非常常見,有一些是在掛著一些游戲,有一些久會播放經典的影視劇,我就經常在一個直播間里看《名偵探柯南》。”
但這樣的“幽靈”直播間,其實存在著一定的侵權風險。
2020年10月,張震提起訴訟,分別將北京密境和風科技有限公司、揚奕工作室和劉詩揚告上法庭。要求密境和風公司及劉詩揚將有關《失控》的視頻回放刪除下架,賠償10萬元,并賠禮道歉。
《港灣商業觀察》查詢企查查時發現,北京密境和風科技有限公司(花椒直播所屬公司)自身風險中有3條是因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被起訴。北京花房科技有限公司(六間房所屬公司)自身風險中有9條是因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被起訴,還有28條是因侵害錄音錄像制作者權被起訴。
隨著大眾版權意識的加強及監管力度加大,花房集團要如何做到對主播直播內容進行更嚴的審核,以減少侵權、違規?
張書樂認為:“對于所有短視頻平臺而言,如何做到不侵犯影視劇版權、音樂版權乃至游戲畫面版權,都將成為其平臺和主播所要面對的一個必答題。對于平臺而言,舍棄所謂‘避風港原則’,對相關違規加大處罰力度,才能最大限度的規范平臺的內容。其中,在技術上用算法和AI進行實時監控,用審核員在人工上進行有效抽查,是必然也是必須的解決方案。”
除了避免侵權風險外,花房集團還需面臨直播新規的壓力。
5月7日,四大部門聯合制定的《關于規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中提到:“網站平臺應在本意見發布1個月內全部取消打賞榜單,禁止以打賞額度為唯一依據對網絡主播排名、引流、推薦,禁止以打賞額度為標準對用戶進行排名。”
“網站平臺在每日高峰時段,單個賬號直播間‘連麥PK’次數不得超過2次,不得設置‘ PK懲罰’環節,不得為‘PK懲罰’提供技術實現方式,避免誘導誤導未成年人。”
(圖片來源:《關于規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
這也就意味著榜一大哥即將成為過去式,主播之間的pk圈錢法將不在管用。新規的出臺,對靠著直播賴以生存的花房集團而言,影響不言而喻。
張書樂表示:“對于花房集團這種較為依賴打賞的直播構架而言,新的規則確實對其有較大影響。換言之,在直播帶貨風起云涌,更多的直播營收方式和場景出現的當下,花房集團和下屬的直播平臺,確實有些‘過時’了。”
“新的規則出現后,可能會帶來營收上的下滑。但花房集團也在探索直播場景里的更多非打賞變現方式,只是有些方式類似直播間的互動游戲(諸如砸金蛋)則爭議較大且容易引發次生的網絡賭博等問題,也會加大企業運營風險。”
03
從投訴看硬傷,虛擬代幣不可贖回
誠如張書樂所言,花房集團旗下軟件的直播間互動游戲確實存在很大爭議。《港灣商業觀察》查詢黑貓投訴時發現,有消費者投訴:“花椒直播里有個游戲叫超級轉盤,一百塊錢抽一次,利用游戲騙錢,剛開始讓你賺一點甜頭后面就一直賠錢,他們可以控制后臺不讓你中獎。”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對于諸如此類投訴,花房集團曾公開回應:“這塊其實它不屬于游戲,這只是平臺的一種互動活動,它是這種趣味性的一種活動,主要是為了提高用戶的一個參與度和活躍性,目前我們都是合法合規的,并沒有屬于賭博的這一塊的性質。”
除此之外,《港灣商業觀察》還在眾多投訴里發現,花椒直播及六間房還分享著“共同的煩惱”,那就是經常被提及的未成年人消費。
花房集團擁有著大量的年輕群體用戶,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花房集團有391.1百萬名注冊用戶,根據用戶提供的數據,于2021年,Z世代用戶約占花椒平均月活躍用戶的63.2%。
2022年5月1日,有用戶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投訴:“不需要人面識別嘛,強力要求退錢,平臺不限制未成年人充值嘛,咋啥錢都掙呢! ”
但早在2015年,花椒就曾因未要求網絡游戲用戶使用有效身份證件進行實名注冊,而被執罰,七年過后,卻依舊有用戶提出身份把控不嚴的相關投訴,不禁讓人想問公司的整改究竟是否到位?
其實未成年人消費一直是平臺及主播的一道難題,即使有時已經標注了明顯的字眼,禁止未成年人消費,但依舊問題頻出,投訴不斷。不少未成年人被發現消費后,家長都會選擇追回打賞,要求退款。
可惜打錢容易退錢難,花房集團在招股書里提到:“只要付費用戶購買虛擬代幣,虛擬代幣將立即存入其帳戶,虛擬代幣不可贖回。”
這個“不可贖回”拉低不少用戶的好感度,有用戶表示,想充話費充到了花椒直播上;在微博買演唱會門票結果變成了花椒虛擬幣充值。用戶除了通過投訴平臺來保障自己的權益,幾乎別無他法。(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