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通俗易懂的講解(如何通俗易懂的理解區塊鏈?)
要理解區塊鏈概念,最合適的方式就是關鍵詞學習。
首先講講一下區塊鏈特征的三大關鍵詞:
去中心化、共識機制,不可篡改
舉例說明:
我和小明、小理、小王、小張一起去工地給工長搬磚掙錢,我們各自的賬本上都記錄了大家搬磚數額,因為大家互不相識,互不信任。小明勤勤懇懇搬磚,可工長可能會收到1000塊磚卻記收到100塊,那小明豈不虧大了?
用區塊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假如某天 小明給了1000塊磚給工長,他只要在向全組人大吼一聲—— 小明給工長1000塊磚,請大家在各自的賬本上記下“小明給工長1000塊磚”,就OK了。
于是 我們每個人搬磚小組包括工長都成了一個節點,每次搬磚小組的交易都會被每個人(每個節點)記錄下來。
每次晚上誰搬了多少磚(工作量證明)之后就可以在公共賬本上結賬,領取報酬,必須在前一天大家都公認的賬本后面添加新的交易,而且其他人也會參與驗證當天的交易。
自然會有人問,能否進行惡意操作來破壞整個區塊鏈系統?比如不承認別人的結果,或者偽造結果怎么辦?
比如工長某天忽然說小明沒給他1000磚,那么全組人都會站起來斥責他。如果工長某天下工想在結賬的時候動手腳,其他參與驗證的人也會站起來斥責他(除非他能收買超過一半以上的人),被發現作假會導致他信用失敗,上報到老板那里,他的工就白做了,報酬也會拿不到,第二天還要補工。
最后那個公認的賬本也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后續加入的搬磚成員都會從最長的那個賬本那里繼續結賬。
寫到這里,相信大家基本明白了,區塊鏈就是一個公眾賬本,分布在每個人手里,基于某種共識,很難篡改。
那么問題來了?
這個賬本可以干什么?
對我們有什么意義呢?
又是三個關鍵詞。
信任升級、價值升級、智能合約
信任為底層、價值為應用,合約為節點,三者統一構建了一個全新的信任價值傳遞網絡。
何為信任升級?
人類歷史的發展就是一部信任升級的歷史。
從猿人到智人,從智人到現代人,人類通過信任基礎,建立了組織、建立了商業,建立了文明,最終站在世界之巔。
如果說智人時代是酋長個人信任一呼百應推動文明,那么文明時代的信任可以理解為制度信任時代,我們通過規范各種行為,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獎勵守信之人,懲戒背信之徒,降低信任成本,從而集中力量辦大事,敢叫日月換新天,邁向社會發展的高度文明。
制度文明本質上是一種中心化信任機制,需要國家、組織、機構等中心機構進行背書證明,才可以進行信任傳遞。隨著社會發展,這個制度信任的成本越來越高,漸漸從生產力發展的動力變成了阻力,如何證明我媽是我媽就是一個非常切題的案例,國際間外匯戰爭又是另一個維度的案例。
如何突破這個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呢?
區塊鏈橫空出世,把我們制度信任弊端通過技術完美解決,讓人類文明從制度信任直接過渡到機器信任。
區塊鏈技術用代碼構建了一個最低成本的信任方式 —— 機器信任,不需要相信個人信任背書的語言和故事,也不需要有中央機構為基礎,只需要了解那些區塊鏈上的代碼會執行,大家共同監督形成共識保證共識運行,就可以做到互相協作,構建互信的網絡。
這就是區塊鏈技術帶來的信任升級。
何為價值升級?
從最早人類用貝殼作為貨幣來體現價值,再到金銀作為貨幣,最終形成紙幣作為最終選擇,我們替代價值的介質是否應該再次升級?這是很多前沿技術極客的思考。
從早期的對于水源的爭奪,到近代對于石油的爭奪,再到未來對于“數據石油”的爭奪,人類對于資源的認知從實物慢慢過渡到無形之物,從線下慢慢過渡到線上。
數字孿生是目前最為火熱的詞匯,對于平行宇宙、平行數字化社會的定義,很多人已經不陌生,線上形成一個我們一致的平行社會,已經不是該不該的討論了,而是會怎樣?
所以,價值的重新定義,對于我們未來新的社會形態會產生巨大的變革。
萬維網通過對信息流的高速傳遞,建立了信息基礎設施;現代物流的高速發展,建立了完備的物流體系,為線上商業打下來堅實基礎;國際化外匯體系,各國央行之間的協議,定義了資金流的全球流動;資金流、信息流、物流,這三者形成現代數字經濟的基礎,也是供應鏈金融的難點。如何才能夠三流合一,必須需要一種全新的技術設置和基礎架構才能適應未來數字經濟時代。
區塊鏈技術的架構讓人們隱約看到了這一革命性改變的希望。
弗遠無界的代幣讓世界虛擬貨幣一體化,雖然這種去中心化的金融體系不被各國央行認可,同時更多被非法交易所利用,但是不可否認,目前這一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價值全球化的任務。
技術無對錯,事在人為。當然,中本聰等技術極客構想的這一架構初步解決了他們自己的問題:通過機器信任解決中心信任。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各國央行的代幣穩定幣進展與妥協,如何中心化地達成非中心化,似乎是一個更為難解的題。
何為智能合約?
這是三個關鍵詞中最易理解的問題。定義:智能合約是條款以計算機語言而非法律語言記錄的智能合同。智能合約讓我們可以與真實世界的資產進行交互。當一個預先編好的條件被觸發時,智能合約執行相應的合同條款。
舉例說明:
霸道總裁文章中,總會有一個屌絲突然得到一筆遺產,然后奪產風云再起,引發一系列動人故事,比如《布達佩斯大飯店》。但現實中,更多是《西虹市首富》王多魚的遭遇,基金會或者律師把持這一遺囑(合約),通過合理合法(專業壁壘、信息不對稱),把結果引向利于自己,而不是利于受益人。
王多魚遭遇的就是中心信任,需要通過基金會(中心)的考驗(遺囑、合約),才可以得到遺產,而裁判員是基金會,是信任中心,由于人的不可控,結果很難如委托人所愿。
智能合約基于機器信任,條款是以計算機語言(且不可篡改)記錄的智能合同,當設定條件被觸發時,機器自動執行合約。
舉例說明,當小明的爺爺去世后,小明需要拿著公證處的證明(我爺是我爺),爺爺的死亡證明,以及其他可以證明繼承這一遺產的相關材料,經過公證、律師、政府相關部門,最終獲得遺產。而如果是智能合約,這一切中心化的信任傳遞被機器信任替代,由于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當省去這些證明與被證明的過程后,小明可以在爺爺去世后,智能合約被去世這一信息觸發后,即時取得遺產。極大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也減少了糾紛的可能性。
運用到供應鏈金融場景,這個問題就非常具有現實意義了。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供應鏈應收賬款市場超過20萬億元,其中工業類企業應收賬款金額超過12萬億元,且呈逐年遞增趨勢, 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0%。與此同時,全國應收賬款得到融資的業務量僅為2萬億元左右,僅占應收賬款的1 0%左右。目前,各行業龍頭核心企業、科技金融公司、商業銀行,監管機構等均紛紛參與試水研發推廣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系統,改革呼聲高昂。為了證明我司區塊鏈解決供應鏈金融項目的能力,我曾經深度調研了幾家供應鏈企業董事長。最終他們告訴一個真正超越技術的現實:在供應鏈金融中,中心企業上下游供應鏈上的資金流的確運轉不暢,但是這是中心企業并不想解決的問題。
道理很簡單,欠債才是大爺。商業市場上中心企業是資金的集聚地,由于他的超強實力才可以帶動一個產業鏈。如果這個資金鏈條上了區塊鏈,規定每一級供應商的回款時間固然很美好,但是這樣的話,中心企業的財務總監及一系列部門就失去了權力,其賴以生存的權力。一般而言,區塊鏈技術提供商會建議中心企業規定供應鏈上的支付時間不超過1年,以提升資金效能。但是現實是,中心企業可以拖款2-3年,這個期間,2級、3級供應商不敢怒不難言,還得乖乖供貨,因為你不愿意供貨,想替代你供應商位子的人已經排到了巴黎。在一個供不應求的市場上,尊重合約何其難哉!
不過這個現實雖然印證了區塊鏈的技術局限性,也印證了區塊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未來總是會進行利益再分配,歷史從來就是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斗爭史。
說到這里,我們回顧一下。
區塊鏈架構的三大關鍵詞:去中心化、共識機制,不可篡改。
提供給我們一個共識公共賬本,來解決信任問題。
區塊鏈功能三大關鍵詞:信任升級、價值升級、智能合約
信任為理想、價值為實用,合約是執行,三者統一構建了一個全新的信任與價值傳遞的體系。
未來很遠,也很美好。區塊鏈技術盡管被炒幣爛了名聲,但是隨著中央學習、央行發幣,所有人都會慢慢正視這個真正具有顛覆性的行業,如果你還不懂區塊鏈,請埋頭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