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應用司法工作(推進區塊鏈技術司法應用 中國法院上鏈存證逾28億條)
2023-07-22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 張素)區塊鏈技術正在司法領域一顯身手,記者29日從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獲悉,全國法院上鏈存證超過28億條,存固證據、智能輔助、卷宗管理等方面應用效能和規范程度不斷提升。
俗話說“打官司就是打證據”,實踐中卻存在電子證據分散、取證困難、易被篡改、難以認定等問題。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印發司法規定,承認經區塊鏈存證的電子數據可以用在互聯網案件舉證中。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亞新注意到,近年來在杭州、北京、廣州三家互聯網法院主導下,通過搭建“司法區塊鏈”等電子證據平臺,以區塊鏈技術累積存儲海量電子證據,辦案效率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司法部門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電子送達文書存證驗證。自今年1月1日起,經受送達人同意,中國的法院可以采用能夠確認其收悉的電子方式送達訴訟文書,包括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
最高人民法院此次宣布,為更好確保電子送達文書的真實性和公信力,即日起,該院所送達的每份電子文書均在送達的同時實現司法區塊鏈存證,支持當事人及社會第三方機構通過互聯網司法鏈平臺核驗。同時,將繼續推進全國法院電子送達文書的在線核驗工作,從根本上解決電子送達文書易篡改、難驗證等問題。
對于區塊鏈技術,還有法學專家提醒需要進一步優化技術應用規范,確保技術中立與平臺中立,明確各方主體的數據安全保護義務和追責機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