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概念股龍頭一覽(5大應用場景發力,虛擬數字人產業有望爆發,受益股一覽)
前言:今天市場中虛擬數字人題材表現不錯,有鄉親希望我能梳理下,安排!在上一篇中我分享了目前虛擬數字人的產業鏈和核心技術的研發進展,本篇將來介紹下整個產業的現狀和市場前景。
關于個股選擇?聲明如下:
1)根據規定,不能對具體標的進行推薦;
2)我的選擇標準是參考「公司業務匹配度」的內容;
3)「公司業務匹配度」來源于各類機構的一手調研資料;
4)相關內容在文末有介紹。
重申下,所有的內容來自于公開的渠道(不是所有的公開渠道大家都能接觸到),如果有涉及商業利益的,請聯系本人調整。
本篇目錄
1.行業現狀
2.行業前景
3.市場空間
4.相關上市公司
5.獨家核心提示
一,行業現狀
1.“十四五”以來,國家多項政策加速驅動虛擬數字人發展
國家積極扶持文化與科技產業深度融合,鼓勵虛擬人創新發展。科技和文化的協同發展,一直是國家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要求推動智能技術在文化領域的創新應用;特別是2021年1月發布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 (規劃科技發展》中指出:“要推動虛擬主播、動畫廣手語)泛 (新聞應用于播報、天氣預報、綜藝科教等節目生產,創新節目形態,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首次明確地鼓勵和支持虛擬人的發展。
2.元宇宙概念爆發帶動資本搶占虛擬數字人賽道,機構投資熱情持續升溫
投融資層面,截止2022年9月,我國虛擬數字人賽道投融資金額就已超過去年,達到24.9億元。根據億歐數據統計,2021年我國虛擬數字人相關企業投融資金額約為19.71億元,而在2015年,這一統計數字僅為0.33億元,6年間CAGR達到97.71 %。
3.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但真正擁有原創知識產權的機構并不多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底,中國機構在國內共申請了1322項數字人專利,其中高校申請超200項,互聯網巨頭申請超110項。截至2021年底,共計58家機構獲專利授權,企業涉及科技巨頭、高校、數字人領域企業及銀行;按照數字人量 數情況專利申請進行排名,成立僅6年的追一科技表現亮眼,其專利申請數量排名第一,67項專利申請中有15項獲得授權。
二,市場前景
1.泛娛樂:虛擬數字人商業應用及探索的最佳試驗田
長期以來,特效電影為虛擬數字人應用的重點領域,主要利用人物建模、CG 等技術塑造虛擬角色及形象。近年來,隨著畫面呈現方式的日漸成熟,5G、云計算、AI 等技術能力的提升,其應用場景不斷擴展,已在影視、傳媒、游戲為代表的泛娛樂領域實現商業化變現;
2.金融:以“實用”為導向,為金融機構實現降本增效
金融領域,存在大量需要面對面溝通的場景和需求。在客戶和金融從業人員之間需要通過語音、聽覺、視覺等多感官進行交流,實現信息的高效傳遞。金融機構的傳統服務存在成本、服務、客戶交互等多層次的瓶頸;金融機構在虛擬數字人領域早有布局,且更傾向打造技術能力應用較強的虛擬數字人員工。
3.文旅:虛擬數字人是文旅產業數字化的重要載體
虛擬數字人與文旅產業的結合本質上是以數字化技術賦能文旅新型業態。我國文旅消費具備較強的韌性,2021年我國旅游收入達3.3萬億元,同比上升48%,而隨著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國內大循環戰略的提出等,文旅業的恢復、發展勢必會對其科技化、數字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4.醫療:虛擬數字人在醫療場景可實現虛擬醫生、定期回訪等功能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傳統醫院及其他類型的醫療機構正逐漸實現數字化轉型。數字醫療已飛入尋常診療中。借力5G網絡、融入AI技術,數字醫療不僅讓人們的問診治療有了更多的選擇,讓醫院實現更精細化管理,也幫助國家區域醫共體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5.零售:虛擬數字人商用潛力巨大,部分場景仍待開發
虛擬數字人在零售領域的商業應用目前仍然以服務類為主。其功能覆蓋了從零售商品的前期宣傳,直播帶貨、虛擬試穿、品牌展示、店鋪經營等等;u一方面,消費者通過虛擬數字人可以更好地感受品牌背后的文化以及商品背后的設計靈感,提升消費體驗感,也為傳統零售模式帶來新的活力; 此外,虛擬主播在線上直播、線上帶貨中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虛擬主播市場規模達到772億元,虛擬主播潛力尚未得到大量激發。
三,市場空間
根據量子位《數字虛擬人深度產業報告》預測,在2030年,我國數字虛擬人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其中:
1)身份型數字虛擬人:身份型數字虛擬人將占據主導地位,約1750億,并逐步成為Metaverse中的重要一環;主要得益于虛擬IP的巨大潛力(1474億元),以及虛擬第二分身的起步(262億元)。
2)服務型數字虛擬人:服務型數字虛擬人相對穩定發展,多模態AI助手仍有待進一步發展(840億元),多種對話式服務升級至數字虛擬人形態(115億元),總規模超過950億。
四,相關上市公司
應平臺方要求,不予公開
五,獨家核心提示
以上是我自己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也就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QQ群,也沒有微信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系,所有信息只為自己學習使用,不作為買賣依據,買者自負,賣者也自負。
老概不求名不求利,但求各位鄉親看完之后點個贊,關注下,如果能留個言表個態更好,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有說得不理想的地方,還求大家輕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