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哈希函數(富達推薦的這份比特幣挖礦報告,帶你全面了解哈希率與電力現狀)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鏈聞
數據全面解讀比特幣挖礦哈希率與電力現狀和未來。撰文: Sam Doctor,數字資產金融服務公司 BitOoda 首席戰略師 編譯: Perry Wang
比特幣挖礦是比特幣網絡的基礎,也是比特幣作為一項資產的必要構成。盡管挖礦很重要,但它一直是比特幣生態系統中最不透明和最不為人所知的一個部分。BitOoda的這份報告旨在提高比特幣礦工構成的透明度,最終有助于人們理解該系統的現狀和健康度。在富達應用技術中心(FCAT) ,我們期待繼續比特幣挖礦領域的研究,并幫助推動該生態向前發展。我們感謝 BitOoda 團隊的工作,也希望這會有助于增加所有人對比特幣生態系統中這個復雜而迷人的部分的了解。Juri Bulovic,富達應用技術中心區塊鏈產品總監
關鍵摘要
全球比特幣挖礦電力容量共計 9.6 GW(吉瓦) ,其中約50%可能位于中國;美國約占 14%;哈希率的利用率約為 67%
BTC 挖礦電力成本的中位數為 3 美分 / kwh(千瓦時) ,1 BTC 的挖礦成本約為5000 美元
在下一個礦機升級周期內,哈希率在未來 12 個月內可能達到 260 EH/s ,在 24 個月內達到 360 EH/s,但這需要的資本性支出 (Capex) 為 63 億美元,與該行業產生的現金流之間存在的資金缺口為 41 億美元
哈希率每增加 10 EH/s,BTC 價格 需要上漲 1000 美元,才能對每兆瓦時 (M WH) 的收入盈虧維持中性影響
廉價的電力、BTC 價格和半導體出貨情況,是影響我們的預測值的關鍵三要素
比特幣挖礦是一個隱秘的行業, 公開的信息少之又少。我們發現,即便是很內行的加密貨幣投資者,他們對挖礦產業的理解也和該領域潛在的投資機會存在鴻溝。盡管 Coinmetrics、 Coinshares 和劍橋另類金融中心已經發表了一些研究報告,但依然有很多問題沒有答案。本研究報告受富達應用技術中心(FCAT) 委托,對現有研究形成補充,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打磨而成,試圖回答一些新問題。
比特幣電力容量分析:多少、在哪里以及什么價格
在本部分,我們嘗試衡量、定位和評估 礦工的電力容量(power capacity) ,并估算礦工的盈利情況。我們與礦工、礦機制造商和經銷商進行了60 多次談話,并參考了超過 45 個公開數據源,試圖提供一份盡可能完整的圖景,以了解到底有多少比特幣挖礦容量、它們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礦工為電力支付了多少費用。
接著我們進一步探討了如下問題:作為可用電力、礦機效率的函數,挖礦容量在未來會如何增長,以及 BTC 價格、資本 / 融資的可獲得性、半導體技術和性能等因素會對比特幣挖礦容量帶來哪些制約。
比特幣挖礦產業預計可獲得至少 9.6 GW 的電力
之所以得到 9.6GW (吉瓦) 這個數,我們基于如下邏輯:在比特幣獎勵減半前的 5 月 10 日,比特幣挖礦哈希率達到 136,098 PH/s 的峰值,在 5 月 17 日跌至 81,659PH/s 的低谷。我們承認,這些極值某種程度上 可能要歸因于運氣——例如幸運的時間段或快速出塊——這可能會人為地抬高哈希率估值,而緩慢出塊的時間段則可能是因為運氣不佳。不管怎樣,我們排除了模型中的運氣因素,進行簡化的假設,以估算出比特幣網絡所耗費的電力的近似值。
我們假設,5 月 17 日低谷期仍在運行的所有哈希率都來自更賺錢的新一代礦機—— S 17 級礦機,包括比特大陸的 Antminer S17、 T17,神馬的M20以及來自嘉楠科技、Innosilicon、億邦和其他廠商的設備。我們還假設,在 5 月 10 日至 5 月 17 日之間關閉的所有設備都是老一代贏利性差的 S9 級礦機 (如 Antminer S9、神馬 M3) 。
請注意,我們把「 S17 級」 (S17 class) 、「S9 級」和「S19 級」作為一種統稱,以此包括比特大陸的礦機產品,也包括類似配置的競品。我們之所以只用比特大陸的型號來定義級別,是因為在歷史上比特大陸在「S9 級」時代居主導地位,在「S17 級」設備中也略占優勢。我們還在所有相關計算中將電力使用效益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PUE) 設定為 1.12 ,這意味著每當有 1 MW 的電力直接用于挖礦,還需要 120kw 電力來運行其它設備,包括冷卻系統、照明、服務器、開關等。
圖:BitOoda 將礦機分成如下幾個級別
來源:BitOoda, Bitmain, Canaan, MicroBT, Halong, GMO, AsicMinerValue.com
下圖的數據顯示,如果 5 月 17 日所有運轉中的 BTC 哈希率都是較新的 S17 級礦機,那么,這些礦機消耗的電力總計為 3.9GW。進一步,如果 5 月 10 日至 5 月 17 日之間關閉的 54EH/s 的哈希率,都是老一代的 S9 礦機,那么這就可以解釋另外 5.7GW 的電力。
這些簡化的假設可以幫助我們更廣泛的理解這一行業,我們知道,真實情況可能是, 關機的礦機大部分是 S9 級礦機,但不是全部;在低谷期維持運行的哈希率的一小部分,可能來自某些電力非常便宜的地區的 S9 礦機。比特幣減半后設備盈利性的降低,是推動挖礦容量削減的主要因素,另一部分原因則是,這個時間段剛好有礦機從中國北方轉移到南方,以利用低廉的水電 (詳情見第二部分,更詳細地解釋了中國水電季節的影響) 。基于這些假設,我們估計,比特幣挖礦行業可以獲得的電力至少為 9.6GW。
圖:比特幣哈希率和電力消耗在近期的峰值和低谷
來源:BitOoda, Blockchain.com, Kaiko, Coinmetrics
我們估算,BTC 挖礦產業使用了 9.6GW 的可用電力的 大約 67%,年增長率約為 10% ,驅動著 280 萬臺比特幣專用礦機。大部分當前的礦機為 S17 級,但未來大部分可能會采用下一代的 S19 級礦機。在 5 月 17 日的低谷之后重新上線的部分哈希率多半來自 S9 級礦機,這些機器要么是在電價極低地區運行,要么就是從中國北方搬遷到四川和云南時耽誤了時間才上線,它們的搬遷是為了利用夏季豐水期極為低廉的電價。
另外,盡管供應鏈有所延遲,新一代的 Antminer S19礦機和神馬M30礦機已經開始有限的出貨,還有一些 S17 級礦機也在運輸中,這些都部分促成了哈希率的復蘇。
圖:比特幣哈希率、電力消耗和礦機裝機臺數 (7/1/2020 的數據)
來源 : BitOoda, Blockchain.com, Kaiko, Coinmetrics
估計全球比特幣挖礦容量大約有 50% 在中國;美國約占 14%
我們采用了多種公開資源,以及與 礦工、礦機生產商和經銷商的保密訪談,以了解 BTC 挖礦容量的地理分布,還有礦工花費了多少電費。我們能夠確定153 家礦場,其總功率約為 4.1GW,包括 67 個礦場的電力容量大約是 3GW,這些電價數據都基于匿名調查。
圖:接受調研的挖礦容量的地理分布圖 vs 預估的 9.6GW 的總容量
來源 : BitOoda estimates, Miners, ASIC makers / resellers, public sources
與礦工、礦機制造商和經銷商的對話讓我們相信,我們已經考慮了 美國、加拿大和冰島境內的大多數挖礦容量,但僅覆蓋了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挖礦容量的一小部分。在與礦工的交談中,我們不僅問了他們自己的容量,還詢問他們在該市場中還留意到多少家其他礦場,以及他們認為該區域內挖礦總容量有多少。我們清楚這只是大概數值,但這還是幫助我們找到了估算挖礦容量的地域分布的一條有用途徑。
圖:接受調研的挖礦容量的地理分布 vs 估計的 9.6GW 總容量
來源 : BitOoda estimates, Miners, ASIC makers / resellers, public sources
我們估計, 50% 的比特幣挖礦容量支付的電費 不超過 3 美分 / kWh,這一數字在過去幾年穩步下滑。之前有證據表明,該數字在 2018 年接近 6 美分 / kWh。隨著網絡哈希率的增加,每 PH/s 的收入已下降,電費成本較高的礦工要么轉向低電費地區,要么只能關機。
圖:電力成本曲線:電力成本 vs 在網絡容量中所占的份額
來源 : BitOoda estimates, Miners, ASIC makers / resellers, public sources
按我們的成本曲線,開采 1 BTC 的現金成本的 中位數約為 5000 美元,信心區間的上限約為 6000 美元。此估算為現金運營費用,不包括挖礦硬件的折舊或其他費用。
該曲線還顯示,有一小部分 BTC 是以高于當前 BTC 現貨價格的現金成本挖出來的。我們認為,這種不劃算的挖礦行為是多個元素決定的,例如 購電承諾、在用電需求高峰期關閉產能的潛在激勵付款,以及為了在交易選項有限或昂貴的司法地區獲取比特幣。
圖:基于不同電費成本的網絡容量,挖出 1 BTC 的成本,數據截至 2020 年 7 月 1 日
來源 : BitOoda estimates, Miners, ASIC makers / resellers, public sources
我們注意到,在目前的網絡哈希率下, S9 級礦機要保持盈虧打平,電力成本 需低于 2 美分 /kWh,隨著哈希率繼續增加,需要更低的電價才能維持其可行性。我們的成本模型假設,運營 5MW 的容量需要一名員工。由于 S9 級礦機的能效弱于新礦機,每 PH/s 的哈希率需要更多設備,要達到同等哈希率,它們的耗電量、所需員工人數、管理成本都高于新礦機。
S19 級礦機只需要 30kW 電力和 9 臺設備即可得到 1 PH/s 的哈希率。如果是用 S9 級礦機,則需要約 70 臺設備,耗電量超過 100kW,以及相應的更多維護和運營人力成本、電力管理成本,才能得到同樣的 1 PH/s 的哈希率。
圖:在當前的哈希率下,不同礦機在各種電價下的每日收入和現金運營成本,注:在估算用于 BTC 挖礦的電力比例時,我們假設 PUE 為 1.12
來源 : BitOoda estimates, Blockchain.com, Kaiko, Coinmetrics
勞動力成本,是指運行一個規模化的挖礦設施 (>50MW) 所需要的維護和運營人員數,數據來自我們與礦工的對話。
總結:我們估計,當前可用的比特幣挖礦容量 約為 9.6GW,當前的利用率在 60-70% 區間的中段。這一總容量的單位電價的中位數約為 3 美分 /kWh ,挖出 1 BTC 的現金成本的中位數為 5000 美元。我們估算認為,中國貢獻了大約 50% 的挖礦容量;美國約占 14% 排第二。中國挖礦容量中的相當一部分隨季節遷徙,以充分利用豐水期的低電價,我們將在第二部分詳細探討其中的細節。
關于哈希率增長與中國豐水季的關系,我們得出一些意外的結論
我們發現,中國在比特幣挖礦的電力消耗和網絡哈希率中貢獻了 50% 的份額。我們在下面將進一步考察 中國比特幣社區的情況,以及中國豐水季對比特幣價格和網絡哈希率的影響。
什么是 豐水季?四川和云南等西南省份每年 5 月至 10 月有大量降雨。這使得大量雨水沖入這些省份的大壩,導致水電生產在此期間大幅增高。由于發電供過于求,這些電被便宜地賣給比特幣礦工。滿溢的大壩需要排出過多的水,所以低價售電為水電站和礦工帶來雙贏。這些價格低廉的電力吸引著礦工從其他省份遷移過來,以利用這一優勢。在干燥的月份,礦工在中國北方支付的電費約為 2.5–3 美分 / kWh,但在 5-10 月份的潮濕季節,在四川和云南支付的電費價格低于 1 美分 / kWh。
傳統觀點認為,豐水季的低電價會推動哈希率的增長,我們對此 表示反對。我們認為,豐水季會使成本曲線在一年中的 6 個月下行,這樣一來,只需銷售更少的 BTC 就可以支撐運營開支,而礦工則可積累資本以投入挖礦容量的增長。
如下表所示,BTC 平均價格在豐水季和干季的漲幅存在重大差異,而在這兩個時期哈希率的增長大致相同。我們的圖表展示了每個時期的增長,發現前兩個時段 可能是異常值(進一步支持了我們的觀點) ,其平均值基于接下來的 11 個 6 個月時段的小規模樣本數。
圖:哈希率和 BTC 價格,按豐水期和干季分段,注:自 2014 年以來的收據;平均值排除了 2013 年 11 月- 2014 年 10 月時段;數據截止 7/1/2020
來源 : BitOoda, Blockchain.com, Kaiko, Coinmetrics
資本積累之后是購買設備、設備交付和部署,這一動態關系可以從以下線索反映出來,即價格上漲 (支撐了資本積累) 與 4-6 個月后哈希率的增長之間存在相關性,因為供應鏈需要時間向客戶交付其購買的設備。
中國的豐水季會帶來 電力成本曲線的下行,這有助于礦工的資本積累,并幫助促成了哈希率在未來的增長。資本積累的增加,會使挖礦產業降低對外部資金的需求,靠行業本身也可以支撐哈希率的未來增長。
圖:BTC 價格變化與哈希率變化的相關性,注:過去 12 個月的數據,截止 7/1/2020
來源 : BitOoda, Blockchain.com, Kaiko, Coinmetrics
我們看看過去 15 到 360 天內 BTC 價格變化與去年同期哈希率變化的相關性。我們注意到,哈希率跟隨價格變化, 有 4-6 個月的延遲,具有很高的相關性。這構成了一種動態關系,即資本積累之后會有購買、交付和部署新礦機等行為,供應鏈需要時間來完成礦機的交付。
可獲得且未被全部利用的電力容量、來自 行業內部的資本積累(得到中國豐水季的幫助) 、外部融資,以及每 PH / s 收入的減少,所有這些因素都對哈希率的未來增長產生了影響。我們將在第三部分探討哈希率的未來。
比特幣哈希率的增長預測:多高、到何時、為什么、以及什么因素會減緩(或加快)其增長
我們更深入地研究了一些問題,比如 網絡哈希率可以增長多少、什么因素在支持這種增長,以及可能減緩這種預期的增長的資本和融資方面的掣肘。
根據我們的評估,隨著電力容量從 9.6GW 溫和增加到 10.6GW,隨著礦機升級,即較新的 S17 和下一代 S19 級礦機淘汰掉老一代的 S9 級礦機,比特幣網絡的哈希率在未來 12-14 個月內可能會超過 260EH /s。電力容量的增長考慮了如下因素:各礦場的可用電力、計劃中的基礎設施支出,另外,由于收入方面的壓力,部分成本較高的礦場可能不得不關閉運營。
圖 : 比特幣哈希率和電力消耗,注:在估算主動用于比特幣挖礦的電力比例時,我們假設 PUE 為 1.12, 數據截止 7/1/2020
來源 : BitOoda estimates, Blockchain.com, Kaiko, Coinmetrics
在 2022 年中之前,該產業將 向 S19 級礦機升級。這一周期的完成,可能使網絡的哈希率達到約 360EH/s。我們估計,下一次根本性的設備升級可能要到 2022 年下半年,盡管在此期間礦機效率仍會逐漸提高。我們注意到,如果 BTC 價格持平或下跌,則以美元計的每 PH/s 的收入將繼續下降,直至邊際成本點。而下一步的投資和哈希率增長可能會顯著放緩——因此,我們的哈希率預測圖可能會延遲,或永遠不會實現。
我們考察了 臺積電在礦機芯片方面的進展,將之與三星和英特爾進行對比——盡管英特爾不生產挖礦的ASIC 芯片。現有數據表明,不同半導體供應商在工藝技術上存在巨大差異。我們注意到,ASIC 技術的下一個飛躍將是5 納米(nm)技術的發展。在這個節點,比特大陸的主要供應商——臺積電領先于三星。盡管臺積電在 7 nm 和 5 nm 節點上收到了大量訂單,但其制程幾何 (process geometries) 看起來與英特爾的 10nm 節點類似。
我們認為,三星也有更嚴密的制程幾何;因此, 三星緊緊跟隨著臺積電。ASIC 主要是邏輯芯片,因此與英特爾進行比較也是有意義的。隨著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我們注意到,功能幾何方面的分化越來越大,因此,即使是相同的名義制程節點,不同芯片制造商之間,在芯片密度、特征尺寸以及最終功耗和發熱性能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差異。
圖:英特爾和臺積電的制程技術的比較
來源 : https://www.eetimes.com/intels-10nm-node-past-present-and-future/
三星最近宣布, 3nm 制程節點的商業化量產計劃可能會推遲到 2022 年,而 5nm可能會成為2021 年生產的主力。我們認為 3nm 產能的缺乏和初期可能的低產出,將導致 5nm 制程成為 2022 年之前 ASIC 開發和生產的主力。基于這些原因,我們認為,S19 級礦機將在未來 24 個月占據大部分的礦機出貨量,盡管漸進式的設計改進也能提高能效,這會反映在該系列的新型號機器上。
圖:一旦電力容量得到利用、礦機升級周期完成,哈希率 (下圖) 的增長將變慢,注:在估算主動用于比特幣挖礦的電力比例時,我們假設 PUE 為 1.12,數據截止 7/1/2020
來源 : BitOoda estimates, Blockchain.com, Kaiko, Coinmetrics
如上圖所示,假設網絡電力容量溫和增長、 S19 級礦機被廣泛部署,比特幣網絡的哈希率也可以 達到 360EH/s。電力效率 (每 TH/s 的瓦數更少) 的提高,可能會對這些預測有正面影響,但一個關鍵問題是,每 PH/s 或每 MWh 所賺取的 BTC 在減少——每天的 BTC 流量大致保持穩定,只會隨著多出的區塊和交易費而有所波動。因此,如果網絡哈希率增加,則單個礦工在總哈希率中所占的份額會下降,其在 BTC 流量中的份額也會下降。如果 BTC 的價格沒能跟上哈希率的增長,那么可盈利性將下降,在某個哈希率上可能會建立一種新的均衡,此哈希率會顯著低于我們預測的數值。
下圖顯示每一級礦機每 MWh 所獲得的 BTC 數量:S19 礦機每 MWh 獲得的 BTC 數量大致相當于一臺 S9 級礦機的 3 倍。
圖 : 每 MWh 獲得的 BTC 數量,作為網絡哈希率的一個函數,數據截止 7/4/2020。耗電量數據包括了 1.12 的 PUE
來源 : BitOoda estimates, Blockchain.com, Kaiko, Coinmetrics
下圖顯示了每 PH/s 的 BTC 是如何變化的 (預計在未來也會發生變化) ,將之作為網絡哈希率與時間的一個函數,減半前和減半后的區塊獎勵因素已被計入。在這里你也可以看到, 以 BTC 計算的收入在下降。不考慮設備因素,就看每 PH/s,很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BTC 價格是哈希率持續增長的一個關鍵因素。
圖:每 PH/s 每日所獲 BTC,隨時間的變化,以及作為網絡哈希率的函數的情況,數據截止 7/1/2020,歷史數據自 1/1/2018 算起
來源 : BitOoda estimates, Blockchain.com, Kaiko, Coinmetrics
挖礦得到的 BTC 以美元計算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降低,這使得盈利越來越差,除非 BTC 價格的增長足以抵消這一點。正如下圖所示,每 PH/s 每日賺得的收入是 網絡哈希率和 BTC 價格兩者的函數。目前比特幣網絡哈希率目標值約為 124EH/s,當前 BTC 價格為 9220 美元,每 PH/s 每日收入約為 70 美元。如果網絡哈希率增加至 260EH/s,我們預期 2021 年夏天會達到這一數值,那么,BTC 價格需要達到約 19,500 美元,每 PH/s 每日的收入才能維持在同樣的 70 美元。
如果屆時 BTC 價格為 10,000 美元,那么每 PH/s 每日的收入將只有 36 美元。下圖中間的圖表顯示,高能效的 S19 級礦機在電費 4 美分 /kWh 的情況下,需要花費約 37 美元的現金費用就能實現 1 PH/s 每日,但在電費 4 美分 /kWh 的條件下,運行 S9 級礦機,要耗費的成本則為 133 美元。即使 BTC 價格達到 10,000 美元,S9 級礦機依然需要在 0.5 美分 /kWh 以下的電費下運行才能盈虧打平。
圖 : 在未來哈希率和 BTC 價格的幾種不同情況下,每個礦機級別在不同電力價格下的每日收入和現金運營成本,注:在估算主動用于 BTC 挖礦的電力比例時,我們假設 PUE 為 1.12
來源 : BitOoda estimates, Blockchain.com, Kaiko, Coinmetrics
要實現潛在的哈希率,需要 大量的資本支出,這將是一個限制因素,特別是,如果 BTC 價格的漲幅沒有跟上哈希率的步伐,行業內部產生的現金至少將受到限制,只能進一步增加對外部資金的依賴。而且,這也會對我們的哈希率預測構成負面影響:由于計劃面臨不確定性以及投資回報預期的下降,成本較高的礦工不得不退出運營,這也同時會限制外部資本的流入。
如果 BTC 價格保持不變怎么辦?哈希率會在什么位置不再增長?如果電價為 1 美分 /kWh,則 S9 礦機可以持續運行,直到網絡哈希率達到 180EH /s。當電價為 3 美分 /kWh,S19 級礦機可以持續運行,直到 295EH/s 的哈希率。超過這一節點,S19 級將需要 更高的 BTC 價格或更低的電價,才能維持運營。但是,這些設備將無法在 295EH/s 的哈希率上收回其資本成本。顯然, BTC 的價格上漲已納入每個礦工的資本預算。
圖 : 每 PH/s 的每日收入與現金運營成本,作為網絡哈希率的函數,注:在估算主動用于 BTC 挖礦的電力比例時,我們假設 PUE 為 1.12
來源 : BitOoda estimates, Blockchain.com, Kaiko, Coinmetrics
未來 12 個月哈希率升至 260EH/s 所需的資本支出 (Capex) 總計 為 45 億美元,若 2022 年中哈希率升至 360EH/s 則還需要多花費約 20 億美元。
圖 : 比特幣哈希率和耗電量,注:在估算主動用于 BTC 挖礦的電力比例時,我們假設 PUE 為 1.12
來源 : BitOoda estimates, Blockchain.com, Kaiko, Coinmetrics
如果 BTC 價格在兩年內以每年 40% 以上的速度穩步升 至 19000 美元左右,那么,即使以 5 美分 / kWh 的電力成本,S19 級礦機仍然可以運行,但整個行業的總資本支出與其內部產生的現金流之間,仍存在 41 億美元的資金缺口。
圖 : 比特幣網絡的資本支出與其內部產生的現金流,數據截止 7/1/2020; Y 軸為對數刻度
來源 : BitOoda estimates, Blockchain.com, Kaiko, Coinmetrics
我們注意到,有人擔心,我們的哈希率增長模型有一個前提,即需要新礦機的大量交付;我們也收到一些疑問,懷疑我們的預測是否可行。需要 每周大約出貨 60,000 臺礦機,裝機量的增長才能符合我們對哈希率的預測。可以比較一下,據比特大陸公司的數據,2018 年上半年該公司每周可交付超過 95,000 臺 S9 礦機。盡管 S19 級礦機內的芯片數量 / 晶粒尺寸尚不確定,但我們相信,半導體 / 組裝能力不會成為一個限制因素。
結論是,我們相信,比特幣網絡哈希率會 在 12 個月內達到 260EH/s,在 24 個月內達到360EH/s。然而,這一預測成立的前提是:按我們的模型,BTC 價格需要上漲,或年化升值 25–35%。我們不對 BTC 的未來價格進行建模或預測,只是描繪了可能的價格情況對哈希率的增長、電力消耗以及挖礦產業的資本投資和盈利狀況的影響。
超出這一范圍的變量可能會延遲或加速哈希率的增長。BTC 價格、可用的彌合資金缺口的外部資金,是兩個潛在制約因素,會影響該行業能否使比特幣挖礦容量漲至 360EH/s ,但是,礦機所需的 半導體芯片的產能或組裝能力不會成為限制因素。
在評估挖礦項目時,投資者需要將我們的這些預測納入考量,并需要關注比特幣的價格。在 BitOoda,我們堅決支持對沖,并建議投資者采取積極的對沖策略以降低運營風險——我們經常說,礦工知道他們未來 6、12 和 24 個月的支出,但他們不知道自己能挖到多少 BTC,也不知道這些 BTC 將值多少錢。 對沖策略可幫助降低運營風險并穩定現金流。請通過info@bitooda.io與我們聯系,以查看我們的完整報告,并獲取有關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的研究方法、來源和更多詳細信息,或與我們討論可以合作的風險管理策略和交易機會。
BitOoda 是一家專注于數字資產的金融科技和金融服務公司,提供 BTC 和 ETH 衍生品,通過結構化衍生品和專有投資產品幫助企業制定、管理和執行風險管理策略。BitOoda 提供金融工程、研究與顧問、中介經紀與風險管理服務。
本研究報告首席作者 Sam Doctor 是 BitOoda 首席戰略師。Sam Doctor 的招牌研究報告包括項目評估和專注盈利和風險因素的比特幣挖礦研究分析。Doctor 擁有 18 年證券、戰略和加密貨幣研究經驗,之前曾供職于摩根大通紐約辦公室和亞洲辦公室,近期擔任過加密研究機構 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 的數據科學與量化研究負責人。Doctor 擁有印度管理學院艾哈邁德巴德分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之前畢業于印度孟買大學電子和半導體工程專業。Doctor 先生持有美國金融管理局(FINRA) 7、63、86 和 87 系列業務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