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飛天聯合科創板上市(研發不及4%七成收入靠廣告營銷 飛天云動撐得起“國內元宇宙第一股”嗎?)

飛天聯合科創板上市(研發不及4%七成收入靠廣告營銷 飛天云動撐得起“國內元宇宙第一股”嗎?)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壹零

近日,AR/VR內容及服務供應商飛天云動通過了港交所聆訊,于今日啟動招股,擬發行2.715億股,申購價為2.11-2.88港元/股。按照2.88港元來計算,飛天云動的募資上限或將達到7.82億港元。而本次發行的基石投資者包括浙江安吉國資平臺、商湯科技以及Tradego捷利交易寶等。

飛天云動的前身名為掌中飛天科技,是一家游戲發行平臺,后轉型成為AR/VR內容及服務供應商。掌中飛天科技曾于2017年在新三板上市,于2019年回購完成私有化并摘牌。2021年12月,掌中飛天科技更名為“飛天云動”,同時宣布進入“元宇宙”領域。

彼時,正是元宇宙最火熱的時期,盡管技術尚未成熟、前景尚未清晰,但資本仍在狂歡,大大小小的企業仍爭相入局。哪怕沒有技術在手,但可以改名來湊,似乎只要是蹭上了“元宇宙”的概念,就可以給企業帶來無窮的想象空間。

2021年底,在改名及戰略轉型僅僅一個月后,飛天云動便遞表港交所,試圖在“元宇宙”風口之下為自身謀得“國內元宇宙第一股”的標簽。首次遞表因超過6個月而“失效”之后,飛天云動在2022年7月再度遞表,并通過了港交所聆訊,距離上市只有一步之遙。而在最新的招股書中,飛天云動提及“元宇宙”的字眼超過了300次。

然而,除去300多次提及的“元宇宙”名稱之外,飛天云動的元宇宙內核又真正如何?透過招股書,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飛天云動近8成業務為廣告營銷實質,流量獲取成本持續高企,研發費用率僅4%。況且,去年年底才宣布的“飛天元宇宙平臺”尚無盈利模式,也并非此次募資建設重心。

廣告營銷公司碰瓷元宇宙?流量獲取成本占八成

根據招股書顯示,飛天云動的主要業務包括AR/VR營銷服務、AR/VR內容、AR/VR SaaS、IP等。其中,AR/VR營銷服務業務是向客戶提供AR/VR內容模塊及開發工具,幫助客戶投放廣告,再根據營銷效果等監測數據向客戶收取費用,飛天云動對此的解釋是“我開發且幫你用”;AR/VR內容是指根據客戶的需求定制化開發AR/VR內容,根據產品內容向客戶收取一次性的費用;AR/VR SaaS是指通過SaaS平臺能夠讓客戶自己生成、發布AR/VR相關內容,而向客戶收取訂閱費用;IP即為向客戶出售IP權,飛天云動授權的IP主要來自于第三方采購。

從不同業務的收入占比來看,AR/VR營銷服務顯然是飛天云動的最主要業務。2019-2022年上半年,來自AR/VR營銷服務業務的收入占比分別為54.6%、41.9%、63.2%與72.3%,占比基本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在2022年上半年占比最高,超過總體業務的7成。而AR/VR內容在今年上半年收入占比為23.5%,AR/VR SaaS為4.2%,與AR/VR營銷服務這一主業相比顯然有著很大的差距。

從這一層面來理解,飛天云動更稱得上是一家借助于AR/VR的廣告營銷公司。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幾項不同業務中,占比最高的主業AR/VR營銷服務的毛利率卻最低。2019-2022年上半年,分別為21.2%、19.4%、21.7%與23.0%,均在20%上下徘徊,而同期AR/VR內容、AR/VR SaaS的毛利率在50%左右,但由于業務占比較小,影響較為有限,因此,飛天云動的整體毛利率被拖累至30%上下。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為何收入最高的業務毛利率最低?究其背后原因,是飛天云動連年走高的流量獲取成本。流量獲取成本對于飛天云動而言是就其AR/VR營銷服務而向媒體平臺或其代理購買廣告流量的成本。2019-2022年上半年,飛天云動的流量獲取成本分別為1.15億元、1.38億元、3.11億元與1.27億元,特別是在今年上半年,在總成本中占比高達81.5%。而分包及開發成本、使用素材成本等在總成本中占比僅為個位數左右,與流量獲取成本相差懸殊。

也就是說,在AR/VR營銷服務方面,為了達成營銷效果,飛天云動需要對于廣告流量有真金白銀的投入,而且隨著未來AR/VR營銷服務業務進一步擴大,流量獲取成本或也會進一步增多。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因此,不論是從收入端還是從成本端來看,AR/VR更像是一種形式與載體,而飛天云動的商業本質則是一家廣告營銷公司。

不做硬件不投研發 平臺仍處初級階段無法變現

根據艾瑞咨詢,元宇宙目前主要處于1.0概念版本階段,即體驗屬性階段,未來預計將進化并經歷元宇宙2.0及元宇宙3.0階段。而元宇宙本身的發展具有高度不確定性,未來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多種技術的加成。

實際上,在國內外已經布局元宇宙的公司中,在當前元宇宙基礎設施建設尚未成熟的前提下,大部分是以底層技術搭建為主,重視元宇宙的AR/VR硬件入口,以及搭建交互式虛擬平臺。

然而,縱觀飛天云動的招股書,雖然提及了300多次的“元宇宙”字眼,但其對AR/VR硬件的涉及程度基本為0,主要業務及商業模式仍停留在廣告營銷方面。在招股書中,飛天云動表示已于2021年底宣布未來將會發布飛天元宇宙平臺,但目前仍處于初步階段,當下并無肯定的變現模式。

此外,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想要發力元宇宙,飛天云動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也令人堪憂。根據招股書顯示,2019-2022上半年,飛天云動的研發開支分別為1142.5萬元、1504.6萬元、2170.3萬元與815.2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僅為4.6%、4.4%、3.6%與3.6%。換句話說,飛天云動戰略轉型三年半以來,在研發方面的投入累計僅5600萬元左右,且在營收占比中有逐漸減少的趨勢。與此同時,在專利方面,飛天云動僅有9項發明專利,1項設計專利,整體數量較少。

與此同時,在此次IPO的募資中,飛天云動將僅用募資的10%用于未來12至36個月開發飛天元宇宙平臺,而40%將用于增長研發能力及改進服務與產品,25%用于提升銷售及營銷職能。由此來看,飛天云動此次募資或許是更以發展主業廣告營銷業務為主,而為元宇宙平臺所傾注的資金資源則較為有限。

那么在當前元宇宙仍處于初級階段,未來發展尚無定論的前提下,對于既吝嗇研發投入、同時也僅僅依靠廣告營銷創收的飛天云動而言,招股書中出現300多次的“元宇宙”字眼又是否是空中樓閣?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