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fs/filecoin(一文搞懂IPFS(Filecoin)與BTC / ETH挖礦的區別)
一
挖礦原理不同
PoW,全稱Proof ofWork,即工作量證明。比特幣/以太坊,以及大部分公有鏈或虛擬貨幣,都是基于PoW算法,來實現其共識機制的。即根據挖礦貢獻的有效工作,來決定貨幣的分配。此原理下的所謂挖礦,就是計算機通過窮舉的辦法,不斷去找Nonce值、算Hash值的過程。誰先找到,誰就挖成功了。
PoW工作量證明,是從經濟學中來的方法。是1993年由兩個經濟學家提出來的一種策略,就是防止對服務濫用或者資源濫用,而采取的一種有效阻斷的經濟策略。PoW,優勢是可靠、使用廣泛,是經歷了充分的實踐檢驗的公有鏈共識算法。但其缺點也較為明顯:
(1)消耗了太多額外算力,即大量能源,很不環保。
(2)資本大量投資礦機,導致算力中心化,有51%攻擊的安全隱患。
簡單說,基于PoW機制的挖礦就是大量消耗算力和電力的挖礦。
PoSt,全稱Proof-of-Spacetime,即(存儲)空間時間證明。在權益共識PoS(Proof-of-Stake)的基礎上,Filecoin改進共識機制成了PoSt,來替代工作量 證明PoW。在Filecoin系統中,礦工完成存儲,用戶確認礦工完成存儲,這里的“確認礦工完成存儲”,就是Filecoin的共識機制(PoSt),這個“確認礦工完成存儲”會一直存在于Filecoin網絡中,用戶可以隨時查看。
PoSt是Filecoin在驗證礦工存儲用戶數據的時候產生的,Filecoin把礦工在網絡中的當前存儲數據相對于整個網絡的存儲比例轉化為礦工投票權(voting power of the miner),其中網絡選擇一個礦工創建一個新塊的可能性與他們正在使用的存儲和網絡其余部分的成本成正比。
在PoSt機制下,礦工寧愿投資于存儲而不是計算能力來并行化采礦計算,礦工提供存儲并重新使用計算來證明數據被存儲以參與共識。利用存儲證明(PoSt)來產生共識,不用像比特幣那樣浪費計算資源和能源,并且能激勵礦工投入更多的存儲空間(硬盤)資源而不是計算和能源資源為網絡做貢獻,非常環保高效的方式。
簡單說,基于PoSt機制的挖礦就是大量投入存儲空間(硬盤)和帶寬資源的挖礦。
二
礦機本質不同
BTC/ETH們礦機的本質是數據計算設備。挖礦從最初的個人電腦挖礦、顯卡挖礦、個人用礦機在家里挖礦,已經發展到現在集群化、專業化的大規模挖礦。不管從初期的CPU挖礦、GPU挖礦,還是到后來的FPGA挖礦、ASIC挖礦、大規模集群挖礦,其實質都是集中提升挖礦設備數據計算能力的挖礦。
IPFS礦機的本質是數據存儲設備。
礦機本質的不同,使得存儲礦機的配置特點也與BTC/ETH礦機大不相同。主要用于數據存儲的存儲礦機不需要太高的算力,即CPU的性能不要求太高,內存容量適合即可,但需要大容量的存儲空間,也就是說,單位空間的硬盤密度要大,盡可能裝備多的硬盤,同時數據存儲的I/O性能要高,要有盡可能高的帶寬通道。因為數據存儲的特殊性要求,礦機整機要求必須穩定安全不易損壞。
三
礦場選擇不同
BTC/ETH礦場:因為要耗費大量的電力資源,能提供低廉價格電能的地方是 首選。我們國內的此類礦場都選擇部署在內蒙古、西南各省等相對偏遠的地方,因為這里有豐富的火電、風電或者水電資源。礦場內部要求也相對簡單,只要通風散熱效果好,擺放礦機的架子不需要太專業的設備,礦場地板天花板也沒有特殊的要求。礦場對分散度要求不高,所以,這類礦場也相對集中。
IPFS礦場:礦機的硬盤空間必須大、網絡帶寬必須大、場地最好在使用頻率高人口流量大的地方。因為IPFS礦機耗能不太大,對電能的供應并不苛求。因為有大量的數據I/O,網絡帶寬要求盡量匹配。因為數據存儲的特殊性,礦場必須按照數據中心或者準數據中心要求建設,要求盡量恒溫恒濕防靜電,安放礦機的設備也要求必須是專業服務器專用機柜。大型礦場,大城市的IDC數據機房是首選。小型礦場,居民小區聚居地是不錯的選擇。因為IPFS的特殊性,礦場越分散越好,大礦場有利,小礦場也有用,甚至個人家里的礦機設備一樣有價值,而我們只需要去考慮挖礦的收益高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