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女老板花1400萬元談戀愛被騙(99年男女朋友開發新騙術,被騙都難以察覺,涉及金額1700余萬)

女老板花1400萬元談戀愛被騙(99年男女朋友開發新騙術,被騙都難以察覺,涉及金額1700余萬)

“低風險高收入、專業人士教你投資、內幕消息穩賺不賠……”

隨著電信網絡詐騙手段不斷更新迭代,一些“專業人士”的理財技巧和宣傳推薦吸引了無數人。然而在這些看似無風險的投資背后,其實是早就挖好了的陷阱。

近期,眉山市公安局彭山區分局破獲一起投資理財詐騙案件,涉及金額1700余萬元,抓獲犯罪嫌疑人24人,依法扣押作案電腦、手機10余部,受害群眾廣布多個省份市區。

90后投資理財被騙

受害人搖身變成加害人

2021年6月8日,彭山區公安分局受理了一起的投資理財詐騙案件。該案以投資理財為噱頭,將群眾投資錢財轉換為虛擬幣,然后在該團伙制作的平臺上將虛擬幣以比例1:1兌換成“PTC虛擬幣”,安排專人負責平臺后臺操作,以控制漲跌及K線走勢。該“投資理財項目”一投入市場,其“低風險高收入”的形式便瞬間吸引了來自四川、云南、貴州、山東、河南、江西等地眾多受騙上當者。接案后,彭山公安高度重視,迅速啟動電信詐騙案件偵破機制,抽調精干警力成立“6·8”專案組,開展調查取證工作。

經過前期偵查,發現該起案件的主犯系戶籍地為仁壽的一對無業情侶。由于前期兩人在網上投資“BTCC虛擬幣”被騙幾十萬后,衍生出了用類似手段詐騙別人的想法。1991年出生的胡某和其1999年出生的女友楊某纖為了挽回自己的損失,受害人變身加害人,采取了相同的方式詐騙他人錢財。殊不知,正是因為這樣的舉動兩人走上了一條“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道路。

籌備階段,胡某和楊某纖在網上搜尋了各類數不勝數的投資平臺,先是找到“志同道合”者成立了“成都嘉榮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然后找到“沈陽創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制作了一款以自動投資交易和手動投資交易為操作模式的“盛大合約”APP。和正規理財投資模式不同的是,“盛大合約”APP的跌漲起伏有操盤手,也就是胡某二人高薪聘請的技術人才楊某和敖某洋。

平臺打造好了,如何讓別人心甘情愿的投資,推廣平臺和吸引投資人成為了決定“成敗”的關鍵。投資十萬,保本十萬,個人賬戶由自己保管和使用,不定期分取紅利……聽信了該團隊“保本凈賺”信誓旦旦的宣傳,其誘人的發財機遇瞬間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波及多個省份的受害人。

返現利益實為本金

跌漲盈利背后暗箱操作

將投資人吸引進來,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怎樣最大限度地騙走投資人的錢財。為擴大影響、增加“保險”,胡某二人將最初的2人團隊拓展到了二十余人的團伙,每個人分工明確,互不干擾,只負責其中一環工作。有的人在網上發布消息充當宣傳員騙取投資人,有的人以“真實體驗”者出現充當吹鼓手降低受害人的防備意識,還有的人在背后操作……在成功規避了參與人員的權限問題的同時,又大大降低了兩人被曝光的風險。

被騙人入駐平臺,既有自己申請的賬號,又有自己才知道的密碼,其錢財什么時候在神不知鬼不覺已被轉走,這是至今廣大受害群眾仍不明白的一個問題。

只要受害人將錢投入平臺,緊接著就有特定工作人員立即將錢轉到其他渠道,但受害人個人賬戶上仍舊會顯示與其投資金額相匹配的數字,即“USDT虛擬幣”,所以不容易發現已上當受騙。為了讓受害人感覺正規合理、投資有保障,第一次轉換的虛擬幣在他們平臺又被轉換成了“PTC虛擬幣”。所謂的返利其實就是一個拆東墻補西墻手法,將后期加入投資人的本金拿一部分反饋給前期投資者,讓新進人員感受到返利的真實,以此循環在無形間成功打消了投資者疑慮,讓投資人加大了籌碼繼續任人宰割。

這一操作模式下,所有投資者個人賬戶里的“錢款”只代表一串毫無價值的數字,也是廣大受害者稀里糊涂被騙仍被蒙在鼓里的關鍵所在。

錢在第一時間被轉走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讓這些所謂的“PTC虛擬幣”以“正當的理由”逐漸減少。據介紹,投資人在“盛大合約”APP上需要繳納15%的倉位費,購買平臺倉位后由平臺設定程序自行為客戶下單,購買某種貨幣的跌漲來盈利。前期無數受害人嘗到了甜頭,但隨著時間推移,在返利期限未到、平臺維護等借口下,受害人賬戶里的虛擬幣變得越來越少,直至清零。如果虧損了,錢就名正言順進入騙子口袋;如果盈利了,想要提現就十分困難,因為這是從詐騙團伙的口袋里掏錢,他們會以各種理由拖延提現時間或者提高提現門檻,不會輕易讓受害人拿到錢。

一切的背后都是有人在操作K線走勢,是漲是跌全是平臺運維人員說了算。大部分投資人根本不知道這種情況,以為就是行情波動。在該平臺,所有受害人的賬戶作案團伙能隨意進入,隨意消耗虛擬幣,惡意導致投資人虧損。

伴隨著時間推移,尤其是后期提現遭遇各種阻攔,越來越多的投資人發現“穩賺不虧”只是一句空話。為了追回本金,投資者經過交流組建維權群在平臺上討要結果。但是,從最開始了解、投入、虧損,這一切都是在網上進行,而平臺背后究竟是一群什么樣的人他們不能得知,更找不到有力證據要求平臺返還本金。

作案手法新穎少見

邊學邊打尋找突破口

主犯人員第一時間在平臺將投資人錢轉走后,找到一些虛擬幣商,用虛擬幣形式將錢洗白,然后將錢轉存至多個不同的錢包地址賬戶(胡某事先注冊綁定的錢包地址)最后再將不同賬戶的錢匯聚在一起轉走(通過多次層級轉賬轉移到胡某協商好的幣商提供的錢包地址內)。由于該案涉及到區塊鏈以及多種虛擬幣轉換等,其新穎的作案手法給偵辦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嫌疑人胡某和楊某纖一開始拒不承認自己轉移了受害人的錢,堅稱是因為市場波動而導致諸多投資人投資失敗。在民警找到他們時,兩人早已把身份信息洗白,身份證、手機實名信息全都是假的。胡某二人早于2020年就開始運作“PTC虛擬幣”,這種虛擬幣在全國乃至國外都不常見。為了偵破此類虛擬幣詐騙行為,彭山公安民警開展了大量的工作。

起初涉案人員將客觀證據、有力證據一一銷毀,讓取證工作幾度陷入僵局,再加上虛擬幣層層轉換轉賬,民警通過常規資金分析未發現突破口。然而,面對涉及人數較多的被騙群體,專案組必須硬著頭皮攻堅克難,在茫茫網絡中搜尋蛛絲馬跡,爭取早日發現端倪。后來,民警通過大量調查分析,輔助技術手段,成功找到了為該團伙第一次洗錢的虛擬幣商,以倒追資金流水的形式往上摸排,清晰掌握了投資金額數。隨后,專案組通過網絡自學和請教反詐專家等多種形式,開展了對虛擬幣資金分析的深度研究與學習排查,并以人海戰術的方式多次走訪四川、云南、貴州、山東、河南、江西等地的60余人受害群眾,收集他們碎片化線索,包括聊天記錄、轉款截圖、平臺走勢截圖、交易截圖等證據,分類匯總逐一研判,成功獲悉該平臺具體操作模式。

在種種成熟的證據鏈下,公安民警于2021年6月底在成都將胡某和楊某纖2人依法逮捕。經過多次、反復地審訊,成功拓展線索,將從犯楊某、敖某洋等6人,制作“盛大合約”APP公司相關負責人楊某良、朱某兵2人,虛擬幣商3人及若干涉案人員共計24人全部捉拿歸案。

目前,相關人員已被依法移送起訴,案件仍在進一步審理中。

虛擬幣交易不受法律保護,不要參加無法驗證資質的外匯、期貨、黃金、虛擬幣等投資。一旦發現被騙,及時止損,切勿趨利避害繼續注資留有幻想。網絡投資需謹慎,投資理財一定要選正規途徑。如遇詐騙,要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

來源:眉山公安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