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虛擬幣一年賺100萬(瘋狂的幣圈:能三天賺100萬,也能一夜虧25萬)
大家好,歡迎來到黑馬公社。
提起比特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作為全球認同度最高的數字貨幣(包括電子貨幣和虛擬貨幣),比特幣今年已經快要沖破6萬美元的大關。
說實話,黑馬最早接觸這玩意還是在天涯論壇,那時候對比特幣就只有一個概念:比特幣因為獨特的匿名性,所以它就是暗網世界的流動貨幣。
因為暗網需要匿名性,而比特幣剛好可以提供這種匿名性,所以它才會受到追捧。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酵,比特幣越來越被大眾所知,因為它的稀缺性(總上限為2100萬枚),導致它居然成為了部分人眼中對抗通脹的最好方式。
所以近年來,比特幣的價格那是一路狂漲,1萬、2萬、5萬美元都不是重點,比特幣就像是坐上了飛機,漲得那叫一個高。
借用股圈的一句話就是,今天的山頂,明天的山谷!
在這種情況下,有好事者以比特幣為原型,推出了一個“山寨”比特幣的幣:Doge,簡稱狗狗幣。
最初的狗狗幣本是作為嘲諷比特幣的存在,結果慢慢地演變成了一種打賞工具。
一開始,狗狗幣還僅僅局限于小圈子內傳播(Reddit),但是隨著使用人數的增加,狗狗幣開始變得廣為人知。
像Twitch就接受狗狗幣作為其訂閱支付貨幣,而美國高中電子競技聯賽也在使用狗狗幣作為獎金。
當然這其實都還不算什么,真正讓狗狗幣“破圈而出“的還是那個造火箭、造汽車、未來要移民火星、當過一段時間世界首富的埃隆·馬斯克。
隨著馬斯克多次為狗狗幣站臺,狗狗幣就像是坐上了火箭,僅2021年,狗狗幣的漲幅就達到了13000%。所謂的白酒、醫藥、軍工在狗狗幣面前,就是個弟中弟。
但有趣的是,在上周六馬斯克參加的《周六夜現場》節目上,馬斯克面對主持人的調侃回應了一句:“嗯…… 好吧,它是騙局”,隨后狗狗幣便開始一路下跌至25%,24小時內的跌幅甚至一度達到了30.85%。
狗狗幣是不是騙局黑馬不知道,但是黑馬知道,這狗狗幣,它的真實名字可能姓馬。
本以為事情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該吃吃,該喝喝,吃瓜群眾們最終還是要回歸生活。
然而黑馬萬萬沒想到的是,又有好事者受狗狗幣啟發,推出了柴犬幣:Shib(坊間稱號:屎幣)。
這個幣,僅一年便漲了11000多倍,一個月漲了264倍,一周漲了7倍。
而這,同樣離不開大玩家馬斯克的“帶貨”。
起因是特斯拉獨立董事、日本養老基金前首席投資官水野弘道發推說:“投資者可以短線交易柴犬幣,但不要這樣對待自己的柴犬。”
而馬斯克隨即回應到:“我正在尋找一只柴犬!”這里的柴犬直接被網友們解讀成了柴犬幣,所以柴犬幣再度暴漲!
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后悔自己沒有盡早上車,說不定把投入股市基金的錢全部用來投資狗狗幣、柴犬幣,一個月不到就實現財富自由了呢?
嗯,這種可能是存在的,不過,傾家蕩產的風險也是存在的。
作為立志成為“狗幣殺手”的柴犬幣,其實和狗狗幣沒有任何的區別。黑馬甚至可以幫助大家總結一下這些幣之所以能夠暴漲的相同點,說不定從中就能發現新的玩法。
第一個相同點:便宜。
狗狗幣和柴犬幣巨大的發行量注定了兩者不會像比特幣那樣具有稀缺性,所以,它們的價格非常非常低。
比如你花個幾千元就能買到1億枚柴犬幣,注意,是人民幣不是美元哦。因為有著比特幣暴漲的前車之鑒,所以,大多數人都是抱著投機的心態購入柴犬幣或狗狗幣。
虧了也沒啥,就那么幾千塊,但是漲了賺的錢,可就說不定是多少了。
第二個相同點:有人帶貨。
大家肯定也都發現了,無論是狗狗幣還是柴犬幣,其暴漲的因素之一都離不開一個人的帶貨:埃隆·馬斯克。
只要他一站臺,什么狗狗幣、柴犬幣統統乘上SpaceX的火箭直上云霄。當然,偶爾一句玩笑話也能使其暴跌。
所以,哪有什么狗狗幣、柴犬幣,不都是姓馬的“馬斯克幣”嗎?
所謂去中心化、號稱屬于全人類的狗狗幣,全部圍繞著馬斯克的一言一行進行漲跌。
這,還能叫做去中心化嗎?
事實上,黑馬是從來不推薦大家購買這些虛擬貨幣的。
原因很簡單,它們沒有上漲邏輯可言。
對于整個市場而言,你永遠無法知道它到底是漲,還是跌。一旦漲,你就會傾向于加大投資;而一旦跌,你可能就會一無所有。
而你,永遠不知道它什么時候漲,什么時候跌。說不定當你看見黑馬這篇文章狗狗幣已經再次翻倍,說不定狗狗幣也會突然崩潰。
總之,幣圈從來不能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
(能短時間賺80W,也能一夜虧25W)
不可否認,的確有人從狗狗幣的暴漲中賺到了錢,但是你能看見的,都是外表光鮮亮麗的人,那些在背后爆倉錢財歸零的韭菜,可曾出現在你面前,向你訴說他經歷的苦?
總之,無腦炒幣真的不可取。
如果黑馬是那個“馬”姓玩家,那么黑馬肯定會悄悄地把翻倍的幣出貨,然后再找人推出另一個貓貓幣或者兔兔幣,在低成本入了貓貓幣或者兔兔幣之后,鼓吹一波它們才是未來,而只要重復以上步驟,別說世界首富,火星首富也是我的。
所以,“鋼鐵俠”的皮囊之下,還是那顆資本家的貪婪之心。
最后各位奉勸一句:“每一個賭狗,都以為自己能在崩盤前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