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跌破50000美元(比特幣暴跌13000美元,幣圈 過山車 為何如此刺激?)
群體只會干兩種事 —— 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烏合之眾》古斯塔夫?勒龐
上一秒,馬斯克還在力挺比特幣,一句「差不多就是法定貨幣」把比特幣推向暴漲。
下一秒,比特幣出現恐慌性暴跌,4 天暴跌 11000 美元,爆倉人數超過 9 萬,眾多人深度套牢。
比特幣暴跌,跌了約 13000 美元。圖片來自:比特范
在某些人眼中,比特幣已成為超越中國房地產和美國股市的存在,為了「梭哈」一把一夜暴富,不惜押上全部身家,還要加上高杠桿,最終血本無歸。
比特幣究竟有什么樣的魔力,讓人陷入癲狂?
沒有最荒唐,只有更荒唐
前段時間,比特幣炒至 58000 美元一枚時,一條荒唐的新聞讓人不知道是該哭,該笑還是該罵。
這是一條 2019 年的新聞,當時比特幣的價格約為 8000 美元 / 枚,60 枚比特幣就是 480000 美元,折合人民幣大約 3100000 元。
如果這 60 枚比特幣以 58000 美元 / 枚的價格賣出,可獲得 3480000 美元,約人民幣 22460000 元。
不少人腦洞大開,續寫接下來的劇情:
丈夫以每個 8000 刀(美元)的價格清了倉,一年后被送進同一家精神病院。
丈夫將 60 枚比特幣原價賣出,如今坐在家里整天唉聲嘆氣,抱怨妻子不具備反抗精神,以至于讓家庭錯失一夜暴富的機會。
丈夫跪在精神病院外乞求妻子把錢包密碼告訴自己,想要和妻子和好如初,還要起訴精神病院收治流程不規范,存在違規違法嫌疑。
見多了荒唐事,甚至讓人覺得這些「續集」劇情并不荒唐,不合理中處處都是「合理」,還真有可能發生,畢竟和比特幣有關的真實荒唐事太多了。
將裝有 7500 比特幣硬盤丟棄,小伙翻遍城市垃圾場尋找,意外發現撿破爛比上班更賺錢。
土豪為比特幣賣掉 200 萬美元金礦,盈利 600 萬美元,比 2020 黃金暴漲還多賺 300 萬美元。
為寫論文,男子花 27 美元買下 5000 枚比特幣后忘記,幾年后看到比特幣新聞后才想起,一篇論文間接盈利 86.6 萬美元。
只要說到比特幣,就一定離不開「錢」這個字。
比特幣為什么受捧?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暴露了金融制度方面的諸多問題。為了解決部分問題,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 P2P foundation 網站上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 —— 比特幣。
比特幣。圖片來自:71 Republic
和法定貨幣相比,比特幣有如下特征:
1.沒有集中發行方,由網絡節點計算生成,誰都可挖,總量固定2.全世界流通,理論上可以在網上自由買賣、流通3.交易過程全透明,交易行為公開留痕4.交易過程中外人無法辨認用戶身份信息
比特幣的特征和貨幣部分特征相似,避免了貨幣通貨膨脹和交易不同透明等問題,這就是馬斯克說「(比特幣)差不多就是法定貨幣」的原因,絕大多數普通人「炒幣」,和買房、投資一樣,核心動力還是抵御通貨膨脹。
同時,一些人出于匿名交易的考慮,也會優先采用比特幣作為交易「貨幣」。2018 年,某快遞公司 3 億用戶數據遭泄露,黑客指定要求用比特幣交易,就是為了隱匿身份。
需要注意的是,早在 2017 年,中國央行就宣布比特幣是特定虛擬商品,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陰謀論和荒唐事并存
和荒唐事并存的,還有和比特幣有關的陰謀論。
比特幣的創造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至今還是個謎,迄今為止沒有人知道他是誰。他自稱日裔美國人,來無影去無蹤,這么多年仿佛人間蒸發了一樣。
中本聰一直是個謎。圖片來自:淺談比特幣 - 羅森(知乎)
于是,各種陰謀論滿天飛。
有人認為,Satoshi 的意思是「思維清晰;機智靈敏的;明智的」,Naka 的意思是「內部或關系」,moto 被定義為「起源;原因;基礎」可以認為比特幣由美國中央情報局創造。
更多的陰謀論表示比特幣是 4 家公司在幕后操縱的,Satoshi = Samsung + Toshiba,Nakamoto = Nakamichi + Motorola。
有人猜測中本聰背后是四家公司。圖片來自:blog.remitano.com
還有人認為,Nakamoto 是 NATO amok 變形詞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saTIon),amok 的定義可以是行為失控和擾亂,可以整體理解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瘋狂行動。
什么解讀都有,誰也說服不了誰。
最終,2016 年,一個名叫克雷格?史蒂文?賴特的人自稱自己就是中本聰,有人認可也有人懷疑,至今沒有定論。
克雷格?史蒂文?賴特自稱中本聰
賴特還發表了對比特幣的看法:「現在的比特幣并不是真正的比特幣。現在的比特幣只是在冒充比特幣。這只是一個抄襲版本,旨在逐步改變協議,允許人們匿名進行各種交易,從而縱容犯罪活動發生。其目的是建立一個系統,讓人們犯罪,勒索錢財,散布自動化的勒索病毒,甚至從事更糟糕的犯罪活動。這不是比特幣的目的。」
不過對于「炒幣」的人,中本聰是誰并不重要,只要比特幣還是比特幣就行,這就是比特幣可以持續下去的「基本盤」。
比特幣為何暴漲暴跌
看上去魔幻的保障,背后的邏輯其實很簡單 —— 買比特幣的人多了。
據國外媒體報道,包括大型資管公司古根海姆、美國萬通人壽保險公司等一系列知名機構,在 2020 年紛紛宣布購入比特幣。全球最大獨立商業智能公司 MicroStrategy 自 2020 年 8 月以來,分 4 次以總額超 10 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大量比特幣。
Glassnode 的報告發現,從 2021 年開年到 2 月 5 日,「鯨魚」(持有 1000 - 10000 枚比特幣的地址定義為「鯨魚」)的數量增加了 14% 以上。「鯨魚」和「座頭鯨」的購買狂潮在 1 月達到頂峰,當時他們搶購了 8 萬枚比特幣,按今天的價格計算價值 38.4 億美元。
比特幣最熱的時候,馬斯克把自己的推特簡介改為了 #bitcoin#,為比特幣「帶貨」,比特幣瞬間暴漲 800 美元,他還在 2 月 20 日換上了新頭像,展示了一個大大的比特幣標志。
馬斯克把推特簡介改為比特幣。圖片來自:鋅刻度(新浪創專欄創世紀)
比特幣就這么多,大家都看好比特幣,都去買比特幣,自然漲價。
比特幣暴跌,當然就是大家都不看好比特幣了,賣出行為變多。
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近期公開表示,比特幣經常被用于非法交易行為,是一種效率低下的交易方式。這一喊話,就釋放了一個明顯的信號,比特幣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存在較高的風險。
有經濟學家表示,全球科技公司的指數出現大幅下滑,此前市場普遍認為,2020 年眾多科技公司以及比特幣增長提供一定基礎,如今這些公司自身表現疲軟,也就影響了人們對比特幣的預期。
數據顯示,2 月份以來,「鯨魚」和「座頭鯨」們減持了 14 萬枚比特幣,自本月初以來相當于減持了 67.2 億美元。
比特幣交易機
對于不少科技公司來說,這些數字的漲跌甚至可以說「不痛不癢」,但對于「炒幣」的個人來講,虧損就是難以承受之重,傾家蕩產者并不少見。
現實比想象中更殘酷,疫情期間,美國為了救市,往市場上投放了天量貨幣,大水漫灌之下,錢越來越不值錢,強勢者可以「為所欲為」,小散不得不卷入零和游戲中,進而自發變得狂熱,以期用集體行為挽救自己的財富。
針對比特幣的大起大落,前騰訊科技中心總監程苓峰在其運營的公眾號「盧泓言」中這樣評價道:
為了對抗華爾街的為所欲為,散戶把 Gamestop 的股價沖到了遠遠高于其實際價值的地步,但現在落到了最高點的 1/10,很多人血本無歸。
為了對抗無節制的大水漫灌貨幣貶值,比特幣被沖到了極高的價格。
比特幣跟 Gamestop 類似,都是在用一種不合理反對另一種不合理,用一群人的為所欲為反對另一群人的為所欲為。
零和游戲下的暴富和破產
如果用一句中國古話形容炒幣行為,那就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風險和勸告被拋在腦后,眼里只有一夜暴富。
有人調侃,特斯拉在比特幣價格走勢圖上「刷了個寂寞」. 圖片來自:omid(推特)
在一向被視為高端領域的金融市場里,看到市場都買比特幣,就下血本買比特幣,和農村里看到別人種蘋果賺了大錢,全村人第二年就都種蘋果本質上是一樣的:坐莊的布局,有實力的收割,跟風的血虧。
不過在漫天飛舞無處可去的海量貨幣面前,這種荒唐的行為又有著極其現實的一面,全民焦慮的情緒中,很多人不愿意財富落人一步,「原地踏步就是退步」的理念深植心中,和比特幣有關的荒唐事、陰謀論、癲狂態,完美展示了《烏合之眾》中的一句話:
如果說能夠感覺到的現象是波浪,那我們則對海洋深處的亂象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