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圖區塊鏈怎么樣(系統性能超越比特幣、以太坊!上海發布樹圖區塊鏈重大成果)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天從“上海區塊鏈創新策源工作推進會暨重大成果發布會”獲悉,上海樹圖區塊鏈研究院自主研發的“Conflux樹圖區塊鏈公有鏈系統1.0版”已平穩運行120天,處理了來自上萬名用戶超過400萬筆交易,現在系統每天處理約4萬筆交易,其間從未發生交易擁堵。這個公有鏈憑借高性能共識排序算法,每秒可處理3000筆以上交易,是比特幣系統性能的428倍、以太坊系統的75倍。
算法創新突破公有鏈瓶頸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王曄介紹,樹圖區塊鏈技術團隊聚集了一批分布式計算、密碼學、博弈論、計算機系統方向的年輕頂尖華人科學家和世界級開發極客。上海引進該團隊創建的上海樹圖區塊鏈研究院,去年1月揭牌成立。亞裔唯一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作為首席科學家,參與了樹圖研究院分布式共識算法的理論正確性證明工作。樹圖區塊鏈研究院研發的Conflux樹圖區塊鏈底層操作系統,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打破了歐美計算機系統底層代碼的壟斷。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王曄主持會議。
Conflux樹圖創始人龍凡教授說,這個公有鏈系統1.0版去年10月底完成全部上線。截至目前,樹圖公鏈已平穩運行120天,處理的所有交易中,超過1/3涉及智能合約交互,智能合約虛擬機運行狀況完全符合預期。公鏈團隊自主設計研發的激勵機制、檢查點、延遲執行、增量MPT數據結構等各項技術,均經受住了實際運行環境的考驗。樹圖公鏈系統與以太坊公鏈系統之間的跨鏈通道,上線時同步建立,穩步運行至今未出現任何安全性故障。
什么是Conflux樹圖區塊鏈?上海樹圖區塊鏈研究院CTO伍鳴博士介紹,區塊鏈系統的性能一直是制約其發展和普及的瓶頸,特別是公有鏈,由于性能的限制,用戶之間必須互相競價,價高者才能把自己的交易記錄到區塊鏈上。“這樣的使用體驗就像我們剛剛能用手機上網的時候,又貴又慢,高昂的費用將很多潛在用戶擋在門外,也扼殺了無數潛在的區塊鏈應用。”
上海樹圖區塊鏈研究院CTO伍鳴演講
針對這個瓶頸,姚期智、龍凡領導的科研團隊打破了“區塊一定要串成一條鏈”的思維定式,創造性地提出了基于樹圖(Tree-Graph)結構的高性能共識算法。他們發現,在一個區塊鏈系統中真正有意義的共識是對于交易順序的共識,區塊只是交易的載體,拘泥于鏈狀的結構如同給區塊鏈套上了性能枷鎖。因此,樹圖共識算法拋棄了簡單的鏈狀結構,先用圖的結構組織區塊,再用算法把這些區塊排出一個所有共識節點都一致認可的先后順序,實現了一種“形散而神不散”的區塊鏈共識。這樣一來,區塊的組織結構不需要是一條鏈,系統中不同的節點可以并發地產生區塊,從而更充分地利用網絡帶寬和計算資源。對區塊進行全排序后,這些區塊在邏輯上的順序和普通的區塊鏈并無二致,不影響交易的執行。
對我國具有戰略儲備意義
通過原始創新,樹圖公有鏈系統令世界矚目,被稱為全球第三代公有鏈。系統在線共識節點數量突破5000個,一躍成為在線共識節點數世界排名第三的公有鏈系統。Conflux樹圖公有鏈系統1.0版的區塊大小600KB、出塊速度0.5秒、確認時間30秒以內,將現有計算機硬件物理性能用到了極致,讓世界看到了樹圖公有鏈系統的可用性與生態發展前景。
“后疫情時代,以美聯儲為首的歐美央行持續無限量化擴張,長期的零利率環境與量化寬松,透支著整個世界金融體系。”龍凡說,近期虛擬數字貨幣劇烈波動,催生去中心化的公有鏈等技術快速發展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去中心化金融應用,體量不斷放大。“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在這種背景下,性能領先的樹圖公有鏈系統對我國具有戰略儲備意義。
Conflux樹圖創始人龍凡在線演講。
關于樹圖區塊鏈研究院的未來研究方向,伍鳴表示,一方面將進一步提升交易的確認速度,使Conflux樹圖公有鏈系統的用戶使用體驗更好;另一方面,將研究適合在區塊鏈場景使用的隱私保護技術,讓區塊鏈技術可以在更多場景發揮作用。此外,他們還在研究并行的智能合約虛擬機技術、分布式可驗證存儲技術等共性關鍵技術,使樹圖公有鏈系統的2.0、3.0版可以有更高的性能與效率、更低的使用成本。
來源:作者:俞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