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歷史牛市(深度 比特幣創12年歷史新高,這次的牛市為何“靜悄悄”?)
記者 | 鄒璐徽
編輯 | 彭潔云
2020年11月的最后一小時,比特幣在三大主流交易所均刷新歷史最高點。
以火幣交易所數據為例,比特幣價格最高報19888美元,超過2017年12月17日創下的前高19785美元,創比特幣誕生以來最高點,日內漲幅達9.17%。截至界面新聞發稿,比特幣價格出現回落,但仍然在19300美元上方。
比特幣無疑是今年表現最好的資產。年初迄今為止,比特幣累計上漲逾150%;相比今年3月的最低點3800美元,上漲幅度超過400%。
這一時刻被大多數人視作加密貨幣市場向牛的新拐點,但今年的牛市來得比往年“靜悄悄”,華爾街巨鱷代替散戶成為此次牛市的主角。從業人員們發現,曾起身于英文論壇的BTC,正在從最大的中國市場重新回到美國人民的手上,伴隨轉移的,還有對BTC的議價權。
機構牛來襲:華爾街欲壟斷BTC
自今年3月上漲至今,關于比特幣“機構牛”(即機構資金被視作推動比特幣上漲的最大動力)的猜想就不絕于耳。
今年以來,包括海外灰度基金管理的比特幣信托基金(GBTC )、美國“支付寶”Paypal、美國軟件巨頭MicroStrategy、資產管理公司Grayscale和Galaxy Digital以及Jack Dorsey的移動支付平臺Square等等機構,在加密貨幣市場的身影愈發頻繁。
就在上周五,華爾街巨頭古根海姆公司(Guggenheim Partners)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文件,將投入凈資產的10%約5億美元,來投資灰度的比特幣信托基金。
據媒體統計,如果將國外信托基金、上市公司、加密貨幣交易、政府、加密貨幣項目所持有的比特幣相加,目前華爾街已經控制當前比特幣供應量的47.9%。
一個有力的佐證是,在此次沖擊新高之前,比特幣于四天前曾上演暴跌行情。11月26日,比特幣價格狂瀉3000美元,日內一度跌超14%。
在火幣研究院高級分析師康律之看來,比特幣閃崩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由于美國處于感恩節時期,重倉機構如灰度處于假期,空頭此時發力多頭猝不及防。與此同時,比特幣近期持續上升,市場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盤拋售,均造成比特幣下跌。
另一方面,機構牛帶來議價權的轉移。
奇妙礦場創始人薄荷向界面新聞表示,國內持幣量正在銳減,以礦場為例,有在向更多廉價電力資源的國家和地區轉移,此前礦業大多分布在四川云南、枯水期在新疆內蒙,現在正在往外蒙、加拿大、冰島和中東地區轉移。
她認為,比特幣的議價權,最早是由礦工掌握,80%以上的礦場在中國境內,后來被期貨市場掌握了話語權,期貨市場被爆倉后,大部分用戶失去了籌碼。如今迎來了華爾街機構用戶入場,當有限的比特幣被吸籌,議價權很有可能從國內向華爾街轉移。
“看看現在這些海外機構的持倉比重,任何一家的動作都能影響幣價,越是流動性低的時候越容易影響價格。”薄荷說道。
散戶踏空:機構牛是好是壞?
華爾街對于比特幣籌碼的掌控,形成的間接影響是散戶籌碼的減少。
多位投資者向界面新聞指出,今年的牛市相比于三年前的牛市,少了一些全民狂歡的熱鬧,未見前仆后繼的新人和鋪天蓋地的炒幣群消息。
“主要原因是大家都踏空了”,鄭迪認為。
但在他看來,機構牛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比特幣的價格將更加穩定。“在美國,如果是一年以內短炒的話,資本利得稅要交38.5%的,但超過一年的話就是20%,這些會間接熨平比特幣的波動率。”
公開資料顯示,在美國,比特幣的ETF尚未獲批,灰度的比特幣信托是大多數機構投資者的首選,灰度報告顯示,購買GBTC的80%是機構投資者,且截至2020年11月,共有23家公司(合計29個機構級賬戶)持有灰度比特幣信托份額。
灰度的比特幣信托基金通過發行和比特幣1:1錨定的GBTC來降低投資門檻,買入GBTC相當于買入灰度持倉的比特幣對應份額。由于GBTC于2014年被SEC查處后,灰度以SEC不會審核通過為由,停掉了GBTC的贖回機制,這意味著,灰度一旦購買比特幣,就意味著這些比特幣將被永久鎖倉。
鄭迪認為,長期來看,如果“不可贖回”機制一直施行,隨著灰度加大對比特幣的配置,比特幣流通盤減少,是有利于其上漲的。但他也提醒,明年美國SEC主席面臨換屆,如果新的SEC領導班子批準比特幣ETF,那么灰度也將開放贖回,鎖倉幣種一旦流通至市場,很有可能引起價格下跌。
薄荷也持同樣的看法,她指出,巨鯨對比特幣的發展利大于弊。“率先‘吃螃蟹’的巨鯨也會引起其他巨鯨的警覺,帶來很多新的入場機構。這些大機構比散戶的能量大很多,可以促進比特幣在當地的合規化,也可給下一輪的比特幣的普及和共識提供新的土壤。”
幣信研究院院長熊越則向界面新聞提出新的隱憂。
他認為,如果大部分比特幣到了機構手里,而普通人僅僅持有他們發行的期貨份額,比特幣很有可能會徹底淪為炒作商品。而比特幣賴以成名的特性,比如由非對稱加密技術生成的私鑰、匿名性等或許將被人們徹底忽視。
誕生12年:三次減半,四次高點
不過,不論機構牛是否存在隱憂,對于比特幣及其粉絲而言,這都是一個值得紀念的重大時刻。從2008年至今,比特幣在其誕生的12年間完成了從無到千億美元市值的加密貨幣壯舉。
比特幣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并于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比特幣既是一張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件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絡,同樣也被創造出來用作該網絡上虛擬加密數字貨幣的代稱。
2011年6月,比特幣上漲至首個歷史高點30美元,此時距比特幣最初誕生時的0.00076美元,已暴漲近4萬倍。彼時,2011年3至4月比特幣與英鎊兌換交易平臺上線,隨后《時代周刊》、《福布斯》等美國主流媒體相繼發表比特幣相關文章,來自更多國家的投資者涌入炒幣行列。
隨后在2011年6月19日,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Mt.Gox受到黑客攻擊,比特幣聞聲下跌,從30美元一路腰斬到2美元。
2012年11月,比特幣首次減半,第二年的12月,比特幣價格首次破千,高達1147美元。
與此同時,2013年12月5日,中央五部委發布《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通知發布后,比特幣在3個月間暴跌92.5%。
2016年7月10日,比特幣迎來第二次減半。同樣在第二年的12月,比特幣來到第三次歷史高點,接近2萬美元。
與此同時,該年9月4號,國內央行緊急叫停ICO,并將其定性為非法行為,交易所出走海外,2018年1月末,比特幣價格開始下滑,并在2018年12月降至3500美元冰點。
2020年5月,比特幣迎來第三次減半。減半之后比特幣曾因疫情“黑天鵝”最低觸及3800美元,如今在震蕩中再次突破歷史新高。
火幣康律之也提醒投資者,行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提醒大家需要保持投資理性,注意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