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四大公鏈(較真科普 私鏈、公鏈、聯盟鏈都叫區塊鏈)
自2008年區塊鏈誕生以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尤其是近年來加密貨幣的火熱,更是將是區塊鏈技術推向浪潮之巔,但是不同行業中區塊鏈的應用差別還是很大。
區塊鏈在很多時候不代表就是完全去中心化,也并不是完全開放流通的。根據區塊鏈開放程度和準入機制的不同,區塊鏈可以分為公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
公有鏈——對任何人開放,任何人都能參與
公有鏈是所有參與節點都可讀取,所有參與人都能發送交易且交易能獲得有效確認,并參與其共識過程的一種區塊鏈。
公有鏈是開放程度最高參與程度最廣泛的應用,也是去中心化屬性最強的。在公有鏈中,數據的存儲、維護等操作都不再依賴于一個中心化的服務器,而是由全球互聯網上成千上萬的網絡節點共同記錄維護的,沒有人能夠擅自篡改其中的數據。
公有鏈最好的例子就是比特幣,中本聰用創建了比特幣這種加密貨幣,并把它作為獎勵去激勵更多的節點來參與維護比特幣網絡,以此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而且比特幣網絡的準入門檻非常低,只要你有一個錢包就能創建賬戶接收比特幣,不需要任何身份認證,只要你喜歡,甚至你還可以為你家狗和貓創建一個比特幣賬戶。
在公有鏈上所有交易數據公開、透明的,任何人都可以在區塊鏈瀏覽器里查看其他的賬戶余額以及交易活動。你家貓的比特幣賬戶里的每一筆交易,都被打包寫在鏈上,而且這些數據對所有人開放。
公有鏈完全去中心化,降低信用成本,在各行各業都能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公有鏈應用比較成熟的領域還是以比特幣和以太坊為代表的加密貨幣領域。
私有鏈——所有網絡中的節點都掌握在一家機構手中
私有鏈我們從字面意思就能明白是私人訂制的意思,它是寫入權限由某個組織和機構控制的區塊鏈,參與節點的資格會被嚴格限制。
因為私有鏈有這么嚴格的限制,它的去中心化程度是最低的。因為是私有的,并不需要復雜的共識機制來判斷由誰來記賬,私有鏈也沒有激勵機制,也沒有代幣。私有鏈的價值主要是提供安全、可追溯、不可篡改、自動執行的運算平臺,可以同時防范來自內部和外部對數據的安全攻擊。
在商業應用層面,私有鏈在企業、國家機構或者單獨個體使用較多。因為它不完全能夠解決信任問題,所以私有鏈更適用于企業內部的數據庫管理、審計等,政府的預算和執行,或者政府的行業統計數據等。他們彼此之間需要透明,但沒必要完全對外透明。
聯盟鏈——由若干機構或組織共同參與管理,只對聯盟內成員提供服務
我們可以通俗理解為,它是由幾個人或者組織通過聯盟的形式創建的一條鏈,它是介于公有鏈與私有鏈之間的區塊鏈,可視為“部分去中心化”只對盟友開放,由盟友共同維護。
從商業應用層面來看,聯盟鏈由于由于節點少,處理速度很快降低交易成本,所以更容易與實體企業建立連接關系的,目前在區塊鏈商業化領域應用比較廣泛的。
比如金融機構間的交易、結算等B2B場景。其中最知名的就是R3CEV,R3CEV是由9家機構一起成立 R3 金融區塊鏈聯盟,3年時間已經與100多家金融機構達成合作。公司設計 Corda 應用為機構提供分布式記賬平臺,系統符合銀行標準,同步記賬、管理機構和合作方的金融協議。
這個平臺建立在行業標準工具之上,支持多種共識機制。金融機構(銀行)在平臺上執行交易協議,即區塊鏈中的智能合約,處理應收賬款交易和信用證交易。不僅可以提高效率,對防范風險和金融欺詐方面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能降低 10-15% 的運作和合規成本。
對國內銀行系統來說,R3聯盟是非常值得參考一個案例。
近年來,隨著政策利好的推動和互聯網巨頭的加入,區塊鏈技術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不論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公鏈,還是私有鏈或者聯盟鏈,它們都各具有優勢和各自的應用領域。相信未來區塊鏈技術最終會脫虛務實,成為新的技術風向標。
PS:想了解更多有趣有料的區塊鏈行業內容嗎?評論區了解詳情,加入我的全網內容挖礦,0 成本參與,共享區塊鏈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