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大佬(數字貨幣如何讓大佬從2萬塊變成億萬富豪)
事件的緣起,是微博上,這兩天有人問江卓爾大佬,現在還有沒有可能幾萬塊錢囤幣實現財務自由:
江卓爾大佬的回答如上,他表示,現在靠囤幣的話幾萬塊肯定不夠財務自由了,但靠經營挖礦還可以。
靠“經營挖礦”?
“經營挖礦”和“挖礦”有什么區別?
果然有人在底下提出了疑問——那到底怎樣靠“經營挖礦”,幾萬塊實現財務自由?
也就是說,挖礦還不夠,必須場外借貸或者融資來加杠桿挖礦。
江卓爾的團隊本身就在出售聯合挖礦業務,現在靠挖礦實現財富自由這樣個回答或許是他的真實觀點,但看上去多少有點利益相關。
比起說什么,更靠譜的,是他做什么。
所以,咱們來扒一下他是怎樣帶著2萬元,在牛市最高點入場,依然實現了財務自由的。
▋ 江卓爾早年是做外掛的?
幣圈80%以上的人,都是在某一輪牛市的最后一段時間被吸引進來。
因為最后的暴漲會引發媒體各路報道,不管是關注的還是不關注的,那個時間點很多人都會被動暴露在幣圈新聞的轟炸中。
江卓爾也不例外,他在2013年10月被報道牛市的新聞吸引,第一次注意到比特幣。
彼時,他還是一名中國移動上海分公司的工程師。
這兩年在訪談中,江卓爾的說法是,當時工作需要,接觸跨境支付,所以一接觸比特幣就知道這個是好東西。
而前幾年,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成名的時候,江卓爾的說法有一點點不一樣。
按照他前幾年的說法,自己當時在做游戲外掛(作為移動員工,這顯然不是工作內容)。
主要是基于按鍵精靈,幫用戶模擬鼠標鍵盤的操作,然后可以在各種游戲中完成一些重復性的每日副本之類的工作。
他做的這些游戲輔助最開始只在內地賣,后來賣到了臺灣香港新加坡等地。
當時2013年,跨國收款很困難,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接觸到比特幣這個方便的跨境支付工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PS:江卓爾大佬可能現在早已成名的緣故,不再提早年這段賣外掛的經歷,也許覺得不夠高大上。其實我覺得這段經歷才真實。
就像昨天文章里那位“發小”,是因為做色情網站這樣的灰黑產業才早年接觸了比特幣。這充分說明,大神們早年接觸比特幣很多都是因為比特幣能切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 接觸比特幣后
江卓爾接觸比特幣是2013年牛市高點。
大部分牛市末期被吸引進幣圈的人,都容易高位接盤,然后在熊市虧得一塌糊涂出去。
堅韌一些的,熬過一輪熊市,在下一輪牛市解放。
江卓爾在移動是帶數據團隊的,他有著理工男獨有的清醒和理性。
13年末,他從移動辭職了。
接著,他只花了少量做外掛賺的錢,買了一點點幣。
更多的,他選擇了買礦機,直接挖礦。
他的行動相當迅速,2013年12月3日他還是個對挖礦一竅不通的新手礦工,
12月10日,他就買了2臺7950五卡的顯卡礦機。
這就是他說的2萬塊成本,牛市高點入場。
到此為止可能聽上去并沒有什么,但如果了解下背景和接下來大佬的操作,就不得不感慨——大佬之所以是大佬,就因為不同于常人。
2013年,比特幣11月19日達到8000元泡沫高峰,萊特幣11月28日達到380元泡沫高峰,之后迅速崩盤。
江卓爾買了2臺礦機開挖后,意識到這種作坊式挖礦效率太低下了。
于是,就在高位崩盤,很多人開始退出后,他接手了別人轉讓的一個礦場,并和另幾個礦場和大礦工談好了租賃。
▋ 真正賺到錢的并不是挖比特幣
大佬的行動力很不一樣,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12月開始組建團隊,2014年1月,他的萊比特礦池就上線了。
不要被名字誤導,這個礦池并不是專挖萊特幣的。
事實上,在真正接觸挖礦產業后,江卓爾發現,不同的幣挖礦收益大不相同。
相比更早期入場的礦池團隊,14年才正式入場的他,挖比特幣并沒有優勢。
他選擇了攻略山寨幣挖礦。
當時挖山寨幣盈利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挖了就賣。
這種方式的重點是選當下挖礦收益最高的山寨幣。
這個比較簡單,礦池可以自動切幣挖礦,只要這個幣已上交易市場、有價格,那可以計算收益率實時選擇最高的,挖了馬上就賣。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收益穩定,但壞處是不夠暴利。
藝高人膽大的江卓爾顯然不會使用這個保守的策略。
他采取的是第二條路——賭幣。
回憶這段歷史,他說:
“如果在一個幣剛發布,初始產出較高,還沒上交易市場時去挖,并且剛上交易市場時也不立即賣掉,就有可能獲得很高的利潤。
但同時風險也很大,比如幣上不了交易市場爛在手里,捂了一段時間后被砸得1億也不值等等等等。”
于是,做數據出身的他,帶著團隊建立了一個山寨幣評分模型:
“根據ann帖子的回復人數,回復id,幣新特性,UI界面,開發者,ann貼內容等要素,對山寨幣進行評分。
只挖評分較高的山寨幣,對分數越高的山寨幣,捂盤越久。”
與此同時,就跟2017年新幣上所搶拋售一樣,他的礦池也做了第一時間拋售的算法:
“建立了一套對ann貼,多個交易市場上新幣的監測機制,快速建礦池機制。
如果山寨幣作者事先預告了發幣時間,我們甚至能做到在作者發幣后的2~3分鐘內,就建好礦池開始挖礦。
不要小瞧最開始那幾分鐘,每個幣一開始都是0難度,最開始幾分鐘之內爆的塊就等于后面幾小時爆的塊。”
雖然2014年礦池才起步的江卓爾自有算力小,但他的優勢是賭幣模型牛,所以,他的礦池僅僅在賭幣上的收入,收益就超過了礦池在大算力上收的礦池費。
當然,山寨幣的繁榮總是短暫的,他只是借山寨幣賺錢換比特幣,并沒有死守山寨幣。
▋ 后來
2015年,整個市場已經非常冷清,江卓爾大佬無聊到開始去寫比特幣科普:
他成為了比特幣死忠,絕不參與IPO之類的私募。
2015年的時候,他說比特幣將來一幣200萬元。
不過后來他又成為了更加堅定的BCH死忠,這是后話了。
他的礦池也越做越大。
2015年以后,他最廣為傳播的兩次神操作,一次是2016年低點梭哈。
當時在巴比特論壇上還跟人起了大爭執,又一個定投黨認為應該定投,江卓爾則認為因為2016年梭哈。
就沖著這一點分歧,還鬧得非常不愉快。
后來的數據驗證,確實2016年梭哈比繼續定投更合適。
另一次是2017年12月8-13號和2018年1月3-7號,牛市最高點逃頂。
根據他后來的分享,依然是通過各種數據分析。
他的幣圈操作思路,數據分析派,也開始在幣圈廣為傳播。
最新觀點:
江卓爾大佬去年公布的幣種配置BCH:BTC:ETH:EOS=4:3:2:1。
縱觀全程,江卓爾成為大佬,不是靠入場時機早,也不是靠資金體量大,更不是靠發幣或者合約。
我覺得他最大的優勢,還是懂數據分析,才能在入場并不早的情況下,通過賭幣完成初始資本積累,后來又通過數據分析,做到低點梭哈高點逃頂。
至于現在還能不能像他說的那樣,“經營挖礦”實現財務自由?
我想,如果給江卓爾幾萬塊讓他重新開始,他應該還是可以靠他的能力重新財務自由成為大佬;
但給我幾萬塊,讓我去“經營挖礦”,那我肯定做不到靠這個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