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區塊鏈在公益慈善領域應用(區塊鏈在公益慈善行業的應用研究)

區塊鏈在公益慈善領域應用(區塊鏈在公益慈善行業的應用研究)

1 引言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疫情蔓延迅速。隨著2020年1月20日武漢宣布“封城”,武漢協和醫院等當地多家醫院防疫物資緊缺、在網絡上請求防疫物資捐贈。當地政府指定省、市紅十字會和慈善總會作為接受捐助的專責機構,正當國內外人民群眾紛紛捐款捐物、助力武漢抗擊疫情時,網友發現湖北省紅十字會和武漢市紅十字會未及時合理地將防疫口罩分配到承擔救助任務的一線醫院,而不接診肺炎患者的仁愛醫院卻獲得了大量的口罩。一時爭議四起,把湖北省紅十字會、武漢市紅十字會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引發了民眾對官方公益組織披露信息透明程度、分配物資的公平性和效率的質疑,更激發了民眾長期以來對公益慈善機構的不信任情緒、對社會監管缺失的擔憂。

2 當前公益慈善組織面臨突出問題

2.1 信息公開程度低,監管缺乏手段

傳統公益慈善組織的信息公開透明度低,監管機制缺位,公信力不足。據調查,公益組織的“資金去向與使用狀況”以及“善款來源”是公眾關注的焦點,而傳統公益機構經常信息披露不足。從本次疫情爆發的紅十字會事件來看,由于物資來源不透明、去向不可知、信息公開不及時,以及政府對慈善組織的監管手段缺乏、社會監督力量薄弱,導致紅十字會公信力下降,影響了公眾對公益組織的信心與支持度。

2.2 技術手段落后,運營效率低

公益慈善組織大多沒有進行數字化技術改造,仍采用原始統計分配方式,效率低下,運營成本高。傳統捐贈流程繁瑣,工作方式落后。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省、市紅十字會一方面需要接受不同來源的款項和不同類型的物資,另一方面需要根據前線醫院的需求清點醫療物資的種類和數量對捐贈物資進行分級、分類的庫存管理,對于響應速度的要求較高。但武漢紅十字會在實際工作中仍采用手工方式進行表格統計,技術手段落后,人手不足,效率低下。

2.3 個人捐贈需求持續增長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群眾持續增長的公益需求。根據《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19)》數據,近年來社會公益總價值與社會組織數量不斷上漲,2018年,中國社會公益總價值達3265.2億元,中國內地的個人捐款同比增長3.24%,創下360.47億元新高,達到近幾年的最高水平。近年來,個人捐款額度保持較好的增速,未來個人捐款資產規模尤其是網絡募捐廣泛被看好。網絡募捐以個人捐贈為主,2018年,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共募款31.7億元,同比增長將近27個百分點。

2.4 “互聯網+公益”無法解決信用問題

“互聯網+公益”創新模式已經被用到實踐中,但是同樣面臨信用風險和監管問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公益眾籌平臺如輕松籌、水滴籌、愛心籌等快速發展,一方面有效幫助了數以萬計的困難群眾,緩解了政府的財政壓力;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互聯網的開放性特征,使得眾籌平臺難以對發起者與受益者的信息進行有效篩查,個別求助者虛構病情、部分平臺線上業務流程不合規、用戶數據被濫用、個別平臺涉嫌非法籌集資金等問題頻現。這不僅對捐助者的基本權益造成了侵害,同時也削弱了群眾對于網絡公益眾籌活動的信任,制約了公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急需一種合適的技術手段或合理的機制來解決社會民眾持續增長的公益慈善需求與當前公益慈善組織公信力不足之間的矛盾。

3 區塊鏈技術多層面解決公益慈善痛點

區塊鏈(Blockchain)也稱為分布式賬本技術,是一種由多方共同維護,使用密碼學保證傳輸和訪問安全,能夠實現數據一致存儲、難以篡改、防止抵賴的記賬技術。區塊鏈是密碼學、點對點網絡、智能合約、共識機制等技術的集成創新,提供了一種在不可信網絡中進行信息與價值傳遞交換的可信通道,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公益的信任問題。

區塊鏈不僅是一種信息技術,更是社會治理規則重構的一項技術,其核心是基于多種技術組合建立新的信任機制和信息連接方式。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公開透明、信息可追溯、防篡改、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等優勢,這些優勢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公益的信任難題。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公益領域,可以改進公益組織的信息存儲與傳播方式,實現社會對公益項目資金的實時監管,提升公益組織的公信力,增加民眾對公益機構的信任度。

3.1 區塊鏈可以實現信息公開透明,具有成本優勢

區塊鏈是一個公開的數據庫,天然具有信息透明、可追溯、防篡改的特點,大大降低信息披露的成本。區塊鏈上的所有信息對全網公開,每筆款項的流通和交易都被儲存在鏈上,每個節點均可對賬目進行查看和監督,保證公益項目的公開性和透明性。捐贈人可以對每一筆交易進行查詢,追溯物資或款項的發放信息、使用情況等。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和防篡改特點,信息分布在各個節點上,由于目前已有的算力無法同時篡改網絡51%以上的節點數據,這樣杜絕了某一個組織或個人操控一個公益項目為自己謀利益的可能性。

3.2 區塊鏈可以實現高效率的多方協調,具有效率優勢

智能合約可以提升運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利用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的特性,只需要設定好相關參數就能自動運行(見圖1),減少管理成本,提升執行效率,保障項目的高效運行。如在疫情防控中,醫院發出醫療物資需求,利用區塊鏈技術,需求信息被導入智能合約,自動實現對物資募集情況、物流運輸、分配簽收等全流程跟蹤,保障項目的順利運行。

圖1 基于智能合約技術的捐贈———受贈流程

3.3 區塊鏈可以實現有效的激勵,具有價值優勢

公益項目的參與方是不同利益主體,需要盡可能照顧各方利益,才能激發更多參與者的積極性。如在本次疫情中,存在很多社會志愿者和慈善人士。由于公益項目的非營利性,吸引各方積極參與的不再是經濟利益的分配,參與方的出發點可能是同情心、家鄉情、社會聲譽、個人英雄主義、企業文化、社會研究等。面對參與者的不同出發點,區塊鏈的激勵相容機制可以實現多方利益的共贏,實現社會價值最大化。

4 進一步提升區塊鏈應用的思考

區塊鏈作為一種新興的數字技術,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但目前關于區塊鏈的落地應用還不是很多,將區塊鏈應用在社會公益領域是一種積極的探索。當前突發疫情所產生的大量捐贈,催生了區塊鏈技術在公益領域的應用需求,已有不少機構上線了相關平臺。2020年2月7日,支付寶防疫物資信息服務平臺上線,該平臺通過螞蟻區塊鏈技術審核防疫物資信息,囊括了物資需求、供給、運輸等諸多環節,并上鏈存證;2020年2月10日,中國雄安集團數字城市公司上線“善蹤”平臺,該平臺利用聯盟鏈技術,能夠對疫情中的慈善捐贈進行溯源。為進一步促進區塊鏈在公益慈善領域的應用,建議加強以下3方面的工作。

4.1 完善頂層設計,推動區塊鏈應用

區塊鏈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區塊鏈在公益慈善領域的創新應用需要由涉及該領域的相關政府部門、社會機構、企業、用戶等眾多主體共同參與建設。從制度層面進行布局規劃,加大應用支持力度,為區塊鏈在公益領域的創新應用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4.2 通過試點示范,加快區塊鏈應用落地

開展基于區塊鏈技術在公益領域的試點應用,優化發展環境,激發技術活力。如以聯盟鏈的方式對公益組織進行試點,將上下游機構納入聯盟鏈,從捐贈、支付、受助到監管、審計納入聯盟鏈,促進區塊鏈應用的盡快落地。

4.3 完善法律法規,保障區塊鏈應用合法運行

智能合約是實現區塊鏈公益的重要技術,但目前缺乏相應的法律制約。智能合約作為一種創新發展模式,與傳統合同的既定規則有所沖突。發展區塊鏈創新應用,必須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才能更好地保障新興技術與業務的合法合規展開。

參考文獻

[1] 何翔舟, 張國芳. 區塊鏈技術控制公共管理領域交易成本的機理透析[J]. 浙江社會科學, 2020(3):4-10+61+156.

[2] 區塊鏈技術及產業發展趨勢[J]. 張江科技評論, 2019(6):8-9.

[3] 戚學祥. 超越風險: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風險及其治理[J]. 南京社會科學, 2020(1):87-92.

[4] 張桐. 數據治理的變革:來自區塊鏈技術的支持與想象[J]. 寧夏社會科學, 2019(6):76-82.

[5] 于晗. 疫情中的區塊鏈技術探索[N]. 中國銀行保險報, 2020-03-18(005).

[6] 楊樂樂. 以區塊鏈為突破口創新治理方式[N]. 蘭州日報, 2020-01-07(012).

[7] 韓傳峰. 基于區塊鏈的社區治理機制創新研究[J/OL].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1-10[2020-04-02]. https://doi.org/10. 16619/j.cnki.rmltxsqy.2020.05.007.

[8] 郎芳. 區塊鏈技術下智能合約之于合同的新詮釋[J/OL].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3[2020-04-02].http://kns. cnki.net/kcms/detail/50.1023.C.20200402.1345.004.html.

作者簡介

施羽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工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數字經濟、ICT 產業、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

論文引用格式:

施羽暇. 區塊鏈在公益慈善行業的應用研究[J]. 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 2020(4):77-79.

本文刊于《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2020年第4期

主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是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專業學術期刊。本刊定位于“信息通信技術前沿的風向標,信息社會政策探究的思想庫”,聚焦信息通信領域技術趨勢、公共政策、 國家/產業/企業戰略,發布前沿研究成果、焦點問題分析、熱點政策解讀等,推動5G、工業互聯網、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產業的創新與發展,引導國家技術戰略選擇與產業政策制定,搭建產、學、研、用 的高端學術交流平臺。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