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集團董事(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IT老炮”的互聯網新傳)
人物小傳:
孫丕恕,浪潮集團董事長,被譽為中國服務器之父、中國數據開放第一人。他是PC時代的領軍人物,曾推動浪潮PC成為領頭羊,也是國內服務器時代的開創者,并推動浪潮服務器問鼎全球;他是云計算大數據時代的布道者,首創“政務云”,讓浪潮始終引領政務云市場;他率先呼吁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很早就將大數據作為浪潮戰略性業務;他還是新型互聯網先行者,看準云數智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發展趨勢,正帶領浪潮向“云+數+人工智能”新型互聯網企業轉型,活躍在互聯網領域。
4月8日,重慶、濟南、杭州三地,在視頻連線下,孫丕恕代表浪潮、張勇代表阿里巴巴,分別與重慶市“云簽約”,雙方將在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高端制造、大數據創新應用、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展開合作。
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被譽為中國服務器之父、中國數據開放第一人。30年來,從傳統的IT時代到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從傳統IT產業的領軍者到與領先互聯網企業同臺共舞,孫丕恕始終活躍在行業前沿。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他指揮浪潮,一直與BAT等領先互聯網企業并肩作戰,科技“戰疫”。
指揮云端“戰疫”
1月25日,大年初一,孫丕恕接到了一個特殊的電話,這是來自云南省的求助電話。春節期間,龐大的人口流動給疫情防控工作增加了難度,云南省急需浪潮搭建一套大數據疫情監測指揮系統。
孫丕恕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項重任,馬上召集項目啟動會,組建項目團隊。3天后,系統火速搭建完成,實現疫情數據省、市、縣三級穿透,成為云南省“防疫戰”的“電子沙盤”。
此后,在浪潮的助力下,四川、重慶、黃岡、濟南等50多個省市紛紛上線疫情指揮系統,海量數據穿梭大屏之上,為“戰疫”提供精準支持。在交通、醫療、金融等多個領域,浪潮也基于大數據技術,提供疫情篩查、健康碼、一貸通等多項服務。由浪潮打造的覆蓋400多個城市的愛城市網App接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與支付寶、微信共同成為“國家防疫健康信息碼”三大互聯網亮碼端。
疫情期間,云會議、云辦公、云招聘等一系列云服務成為“抗疫”復工離不開的數字工具。1月30日,浪潮宣布免費開放遠程視頻通訊服務、HCM Cloud、“云+”等遠程協同辦公服務。
隨后,浪潮全面升級云上防“疫”服務。基于“云+”協同工作平臺,推出了“云+戰疫版”,功能涵蓋科技“戰疫”、在線政務、人事助理、協同工作、開放生態5大板塊,包括易登記、健康碼、疫情指揮、視頻會議等20余項功能與服務。
在指揮科技“戰疫”過程中,孫丕恕組織召開了無數場視頻會議,全面督戰。
2月2日,應防疫之需,經山東省工信廳批準,浪潮智能工廠緊急復工。當天上午,孫丕恕身穿防護服、戴著口罩出現在工廠車間,一線指揮復工準備和疫情防控。浪潮智能工廠作為工業互聯網的典型案例,僅用一天就恢復生產,提前復工生產供國家調度、用于防疫的服務器等信息化產品。
“浪潮在提供‘抗疫’所需各項云服務的同時,也要保障防疫前線的IT設備需求,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手段助力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孫丕恕如是說。
面對多部委、多地政府以及BAT等互聯網公司激增的云服務需求,浪潮快速保障了服務器新增、擴容等信息化設備的支撐。可以說,疫情是一面鏡子,照映出浪潮與BAT等互聯網企業并肩進行云端“戰疫”的身影。
深化“云數智”轉型
浪潮作為一家老牌IT企業,之所以能與互聯網企業并肩“戰疫”,歸功于孫丕恕早在10年前就開始大力推動浪潮向云計算轉型。
2010年,浪潮提出云計算戰略1.0,由傳統IT產品、方案提供商向云計算服務商轉型。那時,業界對于云計算還普遍處于“霧里看花“的狀態,只有阿里等少數企業試水云計算,并以公有云為切入口,幫助中小企業上云。孫丕恕卻認準云計算是大勢所趨,基于多年耕耘政府行業信息化的理解,選擇了對安全要求更嚴苛的政務云,利用一切機會向政府“科普”。
2013年,濟南市政府終于被孫丕恕說服,第一朵“政務云”由此誕生。“上云”之后,濟南市政府發現,“沉睡”在不同部門的數據通了、活了,大幅提高了政府效率。濟南市民發現,開公司、辦執照,從“跑斷腿”變成20分鐘取證、一次辦完手續;辦出境游簽章,從“擠破頭”到網上申請、“零跑腿”……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此后,浪潮陸續為全國25個省,220+地市提供了云計算服務。浪潮基于實踐總結出的業務上云、數據整合、創新應用“上云三步曲”,得到客戶高度認可,至今在業界廣泛推行。
龐大的“政務云”,讓浪潮積累了海量的政府數據,堪稱各類數據中的“鉆石礦”。在進一步挖掘、釋放數據價值的過程中,2014年,浪潮將云計算戰略升級為2.0,再向大數據服務商轉型。同年,孫丕恕作為人大代表在全國“兩會”上呼吁“推動政府數據開放“。
多年來,浪潮展開了一系列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的探索。比如,在濟南,患者通過電子健康碼授權后,在保障數據安全的情況下,醫生可查詢患者近年來的就診記錄,實現醫療數據跨區域、跨機構共享。濟南健康醫療大數據模式還被復制推廣至天津、內蒙古、廈門、南寧等地。
在發掘大數據價值時,人工智能的倍增器作用不斷凸顯。孫丕恕又作出了判斷:新IT時代來了,人工智能拐點已至!未來云計算之爭,不是“計算之爭”,而是上升為“云數智之爭”。
于是,2018年,浪潮云計算戰略3.0發布,提出構建涵蓋政府、企業、個人的三維數據新鏈接,向云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轉型,做領先的“云+數+人工智能”新型互聯網企業。
孫丕恕多次在公開會議中強調:“云計算是新生產力,大數據是新生產關系,人工智能是新生產工具,云、數、智三者結合將推動新型互聯網發展,加快數據價值釋放。”
兩年來,浪潮不斷深化云計算3.0戰略,加快向“云+數+人工智能”新型互聯網企業轉型。孫丕恕力推的“云數智”理念得到業界的認同,BAT等企業近一年來紛紛轉戰“云數智”領域。疫情防控期間,包括浪潮在內的互聯網企業云上“戰疫”,不僅讓“云數智”技術服務能力得到了驗證,也增添了浪潮繼續深化轉型的底氣。
孫丕恕推動的向新型互聯網轉型戰略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2019年,浪潮首次參評就登上了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第25位,并躋身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100強第11位,工業互聯網成為國家級十大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之一。
3月31日,孫丕恕在浪潮集團2020財年大會上,宣布浪潮云已完成Pre-IPO的C輪融資,估值突破100億元,今年將謀求科創板上市。在孫丕恕看來,浪潮云IPO(首次公開募股)將是浪潮新型互聯網成功轉型的重要標志。
堅持技術立企
不論是浪潮正在推進的新型互聯網轉型戰略,還是過往的多次轉型,孫丕恕始終堅持技術立企,他說:“要把命攥在自己手里”。
大學畢業就加入浪潮、從研發做起一路成為浪潮的當家人,在30多年時間里,孫丕恕始終最關注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企業要活著就要靠創新。“這是孫丕恕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從參與中國第一臺電腦研發、力排眾議推出第一臺服務器,到迎難而上打造第一朵“政務云”……孫丕恕一次次選擇了最難啃的“硬骨頭”,全力以赴攻克核心技術。在技術驅動的IT行業,企業只有把握前沿技術,才能避免淘汰出局。而正是孫丕恕的“技術沖動”,一次次把浪潮推向行業前端。
“技術是科技企業的生存根本,也是發展動力。”孫丕恕說。
2019財年,浪潮研發投入增長了32%,發布了63款硬科技產品,申請專利7458項,發明專利占84%;牽頭、參與制定各類標準77項,其中國際標準2項,國家標準21項;區塊鏈專利位居全球前十,中國人工智能專利榜位居前四,OpenStack社區貢獻全球排名進入TOP10。
在浪潮集團2020財年大會上,孫丕恕談到最多的還是研發創新。“2020財年浪潮研發投入預計增長32%,進一步加強平臺產品的研發與核心技術的攻關。”孫丕恕表示,“浪潮將圍繞核心技術突破,深度布局服務器、存儲、網絡、云海平臺、云服務、云ERP(企業資源計劃)、區塊鏈、數據庫等硬科技產品和下一代5G、自動駕駛、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研發,打造云數智金剛鉆產品。”
在浪潮科研樓大廳的一整面墻上,密密麻麻排列著浪潮獲得的核心專利。這面墻記錄了浪潮堅持技術立企,從傳統IT周期走向新IT時代的征途;這面墻也是鼓勵全員技術創新的激勵墻。
而設立這面墻的“IT老炮”孫丕恕,正在互聯網時代續寫新傳。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記者 黃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