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區塊鏈就業前景如何(三個備戰階段,金融應屆生從0基礎到入行區塊鏈)

區塊鏈就業前景如何(三個備戰階段,金融應屆生從0基礎到入行區塊鏈)

2019年10月24,一次大佬們的集體學習使得“區塊鏈”的風吹進了各行各業。學計算機的學生開始考慮進入區塊鏈行業,非技術專業的學生也尋思著轉戰區塊鏈板塊。可是這新興的區塊鏈行業入口在哪?純金融背景的技術小白,經過一年半的努力,進入互聯網大廠的區塊鏈部門。今天分享我自己的經歷。

作為一名純金融背景的技術白癡以及一枚天馬行空的水瓶座,我在2018年年初,也就是研一,第一次了解到區塊鏈的概念。

那一刻我覺得:啊!這神秘的技術!這復雜的架構!這看不懂的單詞!簡直就是為我這種特立獨行的社會主義新青年量身定做的事業!

然而,上網搜搜區塊鏈相關招聘,我發現這個事業并不需要我。

不是招聘工程師等純技術崗位(我一丁點都不會啊)

區塊鏈行業技術開發需要技術背景

就是要求五年金融行業工作經驗(我有五個月實習經驗)

區塊鏈行業項目經理需要5年工作經驗

要么就是招聘社區運營等非相關崗位(我想做和區塊鏈緊密關聯的核心工作啊),真是入行無門。

區塊鏈行業社群運營不接觸區塊鏈技術

但是這阻止不了倔強的水瓶座!

一年半以后,當我master畢業,就順利進入了一家互聯網大廠區塊鏈部門實習,后來進入一家研究機構,擔任區塊鏈解決方案研究員。

高新技術行業也需要非技術人才?

寫在最前面,首先大家要相信,高新技術行業是需要非技術人才的。

無論是什么行業,工作通常是以項目的形式進行的。既然有項目,就需要有項目經理,談項目的業務人員,這些工作都是可以由非技術人員擔任的。

另一方面,多樣化的專業背景有一定優勢。拿我熟悉的區塊鏈行業舉例,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涉及到供應鏈金融、商品食品溯源、智慧交通等領域,這就需要懂金融、懂供應鏈、懂交通的人去設計解決方案。

所以,不要懷疑,高新技術行業有你的位置!

非技術人才怎樣成為合適候選人?

懂代碼?他再懂也沒程序員用得溜啊。

了解共識算法?再了解也沒算法工程師知道得多啊。

學過項目管理?再學也沒項目老炮經驗豐富啊。

作為非技術背景出身,就不要和技術去硬碰硬了。作為應屆生這種經驗小白,更不可能積累經驗。

其實,作為學生我們具有一些潛在優勢,只要善加利用,就可以優勢變現。

有時間參加行業活動

有時間接觸國外學習的資源

有從商業角度(自身專業)闡述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充分利用以上三點優勢,你就可以成為:參加過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塊鏈會議,跟國際區塊鏈大佬做過交流,仔細研究過出色創業公司的路演資料,說到區塊鏈有自己的觀點,有知名大廠為其區塊鏈經歷背書。看到這樣的經歷,你是不是覺得這個小孩值得你見一面呢?

沒錯,這個小孩就是我。

為了獲得以上的經歷,我主要做了三個階段的努力。

擴大自己的行業exposure

巧用身份優勢獲得更多交流機會

創造機會獲得大廠背書

青銅階段:擴大自己的行業exposure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與行業內的人直接進行交流。找校友,找社會上組織的活動,或者直接linkedin上發cold mail。

2018年3月,我的第一步,就是在紐約參加了區塊鏈有關meetup,并在會后伺機找人搭訕。

我知道,搭訕對于內斂的亞洲人來說,真是太!難!了!

我站在房間的最角落,暗中觀察著房間內的人們。他們或倚靠桌子斜坐,或拿著香檳站立,或西裝革履,或腳踩喬丹,但是無一例外的,氣定神閑、泰然自若。

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內心忐忑、惴惴不安、頭腦空白、聽不懂speaker在講啥!

但是轉念一想。我要做的不過就是走到一個人面前,說出三十個左右英文單詞,認真聽他說話,微笑、點頭。

于是,我走向一位面善的棕發小哥哥。我說“你好,我聽到你剛才介紹自己是區塊鏈創業者。我對區塊鏈的創業項目特別感興趣,你可以給我講講你的項目嗎?”

世界永遠會給予那些走出舒適區的人以驚喜。那晚,我聽三位創業者慷慨激昂的介紹了他們的項目,并且互留了linkedin。

回家的路上,我走過紐交所門前。初春的風吹著紐交所肩上的旗子,吹著第二天上市的公司banner。我的心里是漲滿的,我發現,只要你敢走就能發現別人沒走過的路。

紐約證券交易所

之后我進入了海綿吸水模式,在兩個月內參加了十幾次區塊鏈以及加密貨幣的相關活動。在還沒有形成自己觀點的時期,我帶著前一個人的觀點,去和下一個人討論。

白銀階段:巧用身份優勢獲得更多交流機會

等我積累一定松散的人脈后,看到一位校友招intern,需要在紐約市區塊鏈周中協助舉辦活動。重要的是,這場活動側重點是中美兩國的區塊鏈行業交流!

紐約區塊鏈周系列活動建筑外墻海報

中國的區塊鏈發展還是很受世界矚目的,而作為中國留學生我們能看國內的區塊鏈研報、能第一時間了解國內政策解讀和閱讀國內的投資分析,所以客觀來說中國的留學生是有一定資源優勢的。

于是我自告奮勇、毛遂自薦。然后,沒有意外地,我就去實習了。

2018年5月,活動順利舉行,我們從ripple和consenSys等公司請了六位干貨滿滿的keynote speakers,組織了四場panel talks,還安排了十家中美創業公司的mini roadshows。在活動結束后的雞尾酒會上,我例行找人一頓尬聊。

雞尾酒會的照片

就是在這次會上,一位來自中國東北的創業者跟我說:“誒呀,妹子,你去當項目經理就行,指定行。”

就這樣,我的簡歷上第一次出現了區塊鏈相關實習。其實我實習的這家公司名不見經傳,但是我組織的這次活動是確實有料的。“紐約市區塊鏈周”的名字一擺,幾位行業大佬的title一放,簡歷瞬間閃耀了不少。

圖片來自網絡,不是我的簡歷

黃金階段:創造機會獲得大廠背書

積累了實習經驗,我覺得自己的區塊鏈相關背景還是不夠硬核,急需大廠背書。怎么讓大廠給我背書呢?就是和自己能接觸到的所有大佬討論區塊鏈!

抱大腿

2018年4月,我遇到了我的mentor,他在華爾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投行家(我們商科學生管這種人叫大banker)。這是個五十多歲的亞洲大叔,眼神銳利,說話不緊不慢。

初次見面,我們一起吃午飯,他問,“你以后想找什么方向的工作呢?”

我說:“其實我對區塊鏈特別感興趣。”此時,多次尬聊的經驗已經讓我能游刃有余地談論區塊鏈。

mentor也對區塊鏈非常感興趣,他和我聊了很多,在午飯快結束時,他提意我做一個區塊鏈相關的研究,作為他做我mentor的成果匯報。

就這樣,我接觸的第一位華爾街投行家,變成了為我的區塊鏈經歷背書的人。我的簡歷上出現了區塊鏈相關的研究經歷,而且mentor是大投行家。

也許你會說這樣的經歷有運氣成分在。因為這位mentor恰好對區塊鏈感興趣,所以才會帶我們做區塊鏈相關的研究。其實和mentor將區塊鏈的經歷只是我眾多嘗試中的一個,我嘗試過給幾十個人將我對區塊鏈的熱愛,而mentor是這之中第一個愿意幫助我,給我輔導的人。

只要你真的想要達到一個目標,你一定能找到機會去接近它,或者創造機會接近它。

從提交簡歷到錄用,我花三個小時就拿到了大廠實習offer!

2019年6月,在一個求職的微信群中,我看到有人發布了國內區塊鏈大廠的實習人販貼。那時我的簡歷上不僅有紐約區塊鏈周的實習經驗,還有兩門區塊鏈相關的在校課程,和一個區塊鏈相關的研究項目。

看到人販貼之后:

第0~10分鐘,加了發布人微信,把我的簡歷推給他。

第10~15分鐘,收到發布人反饋,說簡歷已經直接推給招人部門主管。

第15~35分鐘,和主管想聊甚歡的電話面試,并約定一個半小時后進行線下面試。

第35~45分鐘,胡亂的畫了個妝。

第45~115分鐘,使用北京的公共交通從西三環奔波到了東三環。

第115~125分鐘,進入辦公樓,辦理通行證,聯系主管。

第125~155分鐘,線下面試,我說了自己在紐約區塊鏈周上遇到的幾個印象深刻的區塊鏈startups,和大廠正在挖掘的BaaS客戶高度契合。

第156分鐘,被主管擁抱并得到了口頭offer。

在大廠的實習忙碌而短暫,我在短期內看了兩百多個項目,充分豐富了我對區塊鏈應用場景的認知。

這時,我已經成為了文章開頭所說的:參加過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塊鏈會議,跟國際區塊鏈大佬做過交流,仔細研究過出色創業公司的路演資料,說到區塊鏈有自己的觀點,有知名大廠為其區塊鏈經歷背書的小孩。

我把簡歷掛在招聘網站上,已經有招聘者打電話來詢問求職意向。

正式入職,厚積薄發

于是,在畢業后,我選擇了一家愿意給我更多培養機會的區塊鏈研究機構。

在這里,我的老板一點點帶著我嘗試新的工作領域,在我入職兩個月后把比較大的項目交給我管理。

現在我入職大半年了,雖然磕磕絆絆,但整體來說也順風順水。我找到了自己作為商科生的優勢,并且在不斷地學習區塊鏈的專業知識。

對了,就在寫著這篇經驗的今天下午,在我入職全職工作八個月后,我的部門主管找我談話,說給我漲薪30%。

這就是一位毫無工作經驗的技術小白一點點將自己滲透進區塊鏈行業的故事,并不需要什么逆天的操作,但每一步都是驚奇的冒險。有些事之所以有做一做的意義,就是因為它并不容易。當你翻山越嶺,跨越湖海,再慕然回首,道路上所有的荊棘都是功勛。

Now or Never,敢想敢做。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