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im錢包的助記詞在哪里(數字錢包中的“助記詞”是否屬于公民個人信息)

im錢包的助記詞在哪里(數字錢包中的“助記詞”是否屬于公民個人信息)

來源:江蘇法治報

A公司是一家提供應用程序設計的信息技術公司,2020年1月制作了一款仿冒“imTkoen數字錢包”的App。同年2月,在A公司的誘騙下,王某等人為領取所謂的福利虛擬幣,下載了仿冒的數字錢包,并根據提示輸入了助記詞。A公司通過后臺獲取到王某等人的助記詞后,隨即轉走了其真實錢包內價值30萬元的虛擬貨幣。

本案中,A公司采用了制作“釣魚App”的方式騙得王某等人錢包內資產。從表面上看,其實施了欺詐行為,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在仿冒App中輸入了助記詞,但被害人對自己的資產并不具有處分的意識,不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而A公司在被害人未發現助記詞已被竊取的情況下,對其資產進行秘密轉移,符合盜竊罪的構成要件,應當認定為盜竊罪。

但在本案中,A公司為非法占有他人資產,還實施了非法獲取“助記詞”這樣一個手段行為。在不考慮牽連犯的情況下,A公司的這一行為能否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即數字錢包的助記詞能否單獨認定為公民個人信息。筆者認為,在虛擬貨幣被評價為刑罰上的“財物”這一主流觀點的背景下,數字錢包助記詞完全符合公民個人信息的特征,并且屬于一類信息中的財產信息。行為人通過非法手段獲得足以使其操作被害人金融賬戶的信息組時,即可以認定該組信息屬于一類信息中的財產信息。而數字錢包的使用盡管未獲得我國法律的認可支持,但其客觀上具有了金融賬戶的屬性,而作為錢包秘鑰的“助記詞”則兼備“用戶名”與“密碼”的雙重屬性,獲取助記詞就意味獲取到用戶錢包賬戶的操作權限。因而一組助記詞完全可以認定為一組公民個人信息。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