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紐約梅隆銀行(比特幣站上5萬美元高臺,機構持幣“新姿”:老牌銀行紐約梅隆進場)

紐約梅隆銀行(比特幣站上5萬美元高臺,機構持幣“新姿”:老牌銀行紐約梅隆進場)

在與50000美元若即若離了一段時間后,比特幣終于站上高臺。2月16日,比特幣沖至50584.85美元,隨后回落到5萬美元之內。但這個價位距離摩根大通(J.P.Morgan)預測值14萬6千美元,尚有段距離。

自去年3月崩盤以來,比特幣價格上漲了9倍。今年漲幅達68%。

截至北京時間2月17日14點25分,比特幣為50032.38美元。

在從來不缺的質疑聲中,卻不斷有新成員加入比特幣的機構投資者隊伍,老牌托管銀行紐約梅隆與特斯拉成為最新機構伙伴。

老牌金融機構陸續進場

2月8日,特斯拉(Tesla)聲明稱已在1月購買了價值15億美元的比特幣,預計將在不久后開始接受比特幣作為支付途徑,其支付會受法律約束,并且將在有限范圍內使用。

特斯拉在提交給監管機構的文件中表示,已在比特幣上共投資15億美元,此外還可能會經常或長期收購與持有數字資產。比特幣隨后飆升至歷史新高,日內一路升至44100美元,突破此前創紀錄的4萬美元,單日內漲幅超13%。

除了馬斯克外,萬事達(Mastercard)與美國最富歷史之一的銀行——紐約梅隆(Bank of New York MellonCorp.)也于2月10日、11日分別躍入比特幣市場。

根據萬事達官方表態,其將在支付網絡中支持“精選加密貨幣”,允許更多商店接受它們作為支付手段。

“這一趨勢是明確無誤的”,負責數字資產和區塊鏈產品的執行副總裁達莫哈蘭(Raj Dhamodharan)對此稱,“它將為購物者與商家提供更多的機會,以一種新的方式進行交易,并幫助商家開拓新的客戶。”

相較于特斯拉直白的官宣,萬事達的措辭似乎較為謹慎。后者聲稱此舉并非代表支持所有的加密貨幣,其支持的是具有保護性、合規的加密貨幣。

緊接著萬事達表態的第二天,老牌托管銀行紐約梅隆宣布將代表其資產管理客戶持有、轉讓和發行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貨幣。

在這一決定下,加密資產得以通過美國國債、科技股等其他傳統資產所采用的渠道被基金經理持有,與當前的金融系統協同工作。紐約梅隆表示正在就加密貨幣項目與客戶討論,該計劃尚處于雛形期,預計在2021年下半年會正式運轉。

此舉為大型托管銀行首次公布將加密貨幣視為其他資產的路線圖,不過紐約梅隆較萬事達稍顯大膽,目前尚未對允許存儲的數字資產種類進行明確限制。

雖然紐約梅隆目前暫不清楚加密貨幣的持倉規模,但其自信許多客戶會將其加密資產存入此渠道,為了支持該項計劃,該銀行新建了高管團隊,負責監督與設計如何將加密資產嵌入其現有的所有業務。

紐約梅隆首席執行官吉本斯(Todd Gibbons)說,“我們看到客戶對加密貨幣的興趣與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我們想成為彌合傳統資產和數字資產之間差距的先手,這也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盡管此舉意味著傳統機構對比特幣的加持,但紐約梅隆并不是首家公開宣布對加密資產感興趣的老牌金融機構。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早在2018年10月便披露了一項比特幣和以太幣存儲與交易項目,一年后獲得了來自監管部門批準-在紐約運營這項加密業務。

除此之外,推特(Twitter Inc.)也于2月10日發布聲明稱,已經在考慮將比特幣添加到其資產負債表中,以及用比特幣為員工或供應商支付薪酬。摩根士丹利也正在考慮將比特幣納入潛在投資清單。邁阿密市長也湊了這場熱鬧,通過社交媒體宣傳并鼓勵該市購買比特幣。

上述一連串的聲明促使比特幣價格在2月11日創下48277美元的新高,并在2月16日突破50000美元。目前通過全球能源密集型計算機網絡“開采”的1860萬比特幣,總價值約為8770億美元。兩倍于摩根大通的市值(美國市值最高銀行),超過高盛(Goldman Sachs)市值的八倍,約占整個富時100指數(FTSE 100)的三分之一。

部分比特幣持有機構/圖表來源:Bitcoin Treasuries

主流金融機構“持幣”觀點分化

自2020年9月始,比特幣持續領漲資本市場,六個月漲幅達約300%,12個月的漲幅達至358%,遠高出其他主流資產。據AssetDash最新數據,比特幣總市值已超過特斯拉,超8900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七位,市值緊隨騰訊公司。

比特幣日內價格/圖表來源:Coindesk

一直以來,不少金融機構及分析師均認為新冠疫情大流行后不確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是投資者對比特幣興趣激增的最大推動力。美聯儲等各主要央行大多承諾,即使出現持續通脹,也會將利率維持在極低水平。

在紐約梅隆資產服務和數字業務CEO雷格曼(Roman Regelman)看來,加密資產正成為主流的一部分。

數字資產管理公司Crypto Finance的董事會成員貝內格爾(Marc Bernegger)認為,紐約梅隆此舉標志著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已著手進軍數字資產領域,由此推動更多成熟的銀行參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行業,從而促進加密資產行業良好發展,同時降低投資者進入門檻。

“不管人們對加密貨幣有什么看法,事實仍然是,這些數字資產正在成為支付世界重要的一種途徑”, 達莫哈蘭補充稱,“傳統資產與加密資產世界并不相交,而我們的目標是讓其匯聚在一起。”

但不是每個新興金融交易品都將變成常態,市場也從來都不是來者不拒。對比特幣的另一面看法從最初對其本身的質疑,到是否會引起“數字郁金香”狂熱,逐漸發展成按此發展,會否終將是場資產泡沫及其破滅引發的后果。

對于去年自下半年始的比特幣瘋狂波動,普遍觀點認為主要是由于市場擔心各主要經濟體央行為抑制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的損害而推出的刺激措施最終將引發通脹。但其支持者則樂觀的表示,來自老牌金融機構和公司的一系列直接、間接的加持會將價格波動莫測的加密貨幣引入主流資產。

星展銀行(DBS Bank)早已計劃提供比特幣的交易服務;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通過購買MicroStrategy的10%的股票來間接持有比特幣;擁有全球比特幣數量最多的MicroStrategy于2月16日宣布計劃再融資6.9億美元以購買比特幣;MassMutual保險公司也加入其中; Robinhood 、Square 及貝寶(PayPal Holdings Inc.)都允許客戶進行加密貨幣交易。

價格預測方面,花旗銀行 (Citi Bank)研究認為比特幣可能在2021年底前升至30萬美元;摩根大通則表示比特幣長期會上升到14萬6千美元。貝萊德(BlackRock)在去年11月研究報告里指出,比特幣最終可能取代黃金在投資組合中的地位。

有趣的是,主流金融機構對于比特幣的觀點開始出現了強烈的分化。同樣,已有聲音表示泡沫正在匯聚,歷史事件正在重演。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最新調查顯示,比特幣目前被認為是市場上“最擁擠”的交易,一些政策制定者已開始對他們眼中純粹的狂熱交易發出警告。

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副行長萊恩(Tim Lane)最近在演講中指出,與其將近期比特幣價格的飆升視為一種趨勢,倒不如說更像是一場投機狂熱,在這種氣氛下,一條引人注目的推文就足以觸發比特幣的突然飆升。

縱然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愈發火熱,卻仍方興未艾。 摩根大通分析師帕尼吉左格盧(Nikolaos Panigirtzoglou)指出,盡管自2018年以來使用加密貨幣的支付比重有所增加,但總體交易量仍非常小,比特幣的劇烈波動讓買家和賣家望而卻步。此外,比特幣的成本居高不下,每筆交易需支付約25美元。

瑞銀(UBS)在今年1月提醒稱,要注意比特幣跌破0的風險。“由于監管措施以及更好設計的版本出現產生的競爭,加密數字貨幣的價值很可能會歸零。持有加密數字貨幣的投資者,因此會失去他們的資產。” 而歐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馬克魯夫(Gabriel Makhlouf)也警示比特幣投資者需做好“損失所有資金”的準備。

富蘭克林鄧普頓(Franklin Templeton)首席市場策略師哈迪(Stephen Dover)在2月17日總結說, 樂觀者稱一個新的金融與互聯網生態系統正在誕生,謹慎者則認為這可能是場滿是風險的巨大泡沫。但無論結果如何,新的生態系統正在建立。按照去年的增長速度,比特幣今年價值約達20萬美元,如此,超過一半的世界億萬富翁將由比特幣締造。

但他同時也指出,除了區塊鏈的欺詐風險,若加密貨幣被視為證券,其可能會違反聯邦證券法,從而缺失完整的二級市場。

誠然,在特斯拉等一眾機構公開“告白”后,比特幣有望再步入新臺階,但在加密貨幣變幻莫測的價格波動下,更多的機構或個人是否一定會追隨此潮流,而當比特幣轉為常態化資產后,其價格會否回落及式微,依舊都有待觀望。在馬斯克直白的熱情下,SpaceX搭載著比特幣是否終將駛向月球,甚至火星,仍舊存疑。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作者 | 胡天姣

編輯 | 李伊琳

責編 | 金珊 實習生余笑敏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