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兌人民幣(比特幣秘史(七十六):比特幣兌美元匯率最初是如何確立的?)
本文來自:哈希派(ID:hashpie),作者:LucyCheng,星球日報經授權轉發。
一枚比特幣的價格是多少?用法定貨幣來衡量的話,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答案;從理論上來說,它由市場決定。而故事剛開始的時候,比特幣的價格完全取決于買賣雙方的隨機意愿。其中最經典的示例就是領域內人人皆知的“天價披薩”事件,Bitcointalk論壇用戶Laszlo用10000 BTC向jercos購買兩塊價值25美元披薩的壯舉,首次賦予了比特幣實體價值,0.0025美元/枚。
截圖源自:http://newlibertystandard.wikifoundry.com/
但是比特幣與美元之間的兌換關系,早在2009年10月就已開始。不用于Laszlo的隨意而為,網友New Liberty Standard采用的比特幣定價方式有具體的計算依據,那就是電力成本。他以美國地區的電費作為參照,將高CPU利用率的計算機運行一年所需要的平均用電成本,平分為十二份,然后再除以過去30天里產出的比特幣總數,得出了1美元=1309.03比特幣的定價結果。
不僅如此,在首次確定比特幣兌美元的匯率之后,New Liberty Standard還與早期比特幣開發者Martti Malmi在前者建立的小型網站,以5.02美元完成了一筆涉及5050枚比特幣的交易;為比特幣創造了最初的價格,0.001美元。
2010年2月5日,網友m0mchil與BitcoinFX在比特幣論壇上關于NLS比特幣價值計算方式的討論
這種粗糙的價格計算方式當時并沒有獲得社區的普遍贊同,以m0mchail為首的論壇用戶率先提出質疑。他們認為影響比特幣價格的因素應該是多方面的;但也有人贊同,在比特幣還未有市場影響力之前,這種價格衡量方式也沒有錯。而在市場規模已擴展至千億美元的現如今,New Liberty Standard的計算方式也確實不再適用;當前比特幣供需、比特幣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以及全球經濟走向等等才是影響比特幣價格的關鍵因素。
往期回顧:(七十五)黑客憑空創造近兩千億比特幣,中本聰被迫啟動硬分叉
下期預告:(七十七)誕生一年后,比特幣的挖礦難度才首次破「1」
比特幣你不知道的故事系列合集,將持續更新,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