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塊鏈賦能新時代高峰論壇(探索發展新模式,區塊鏈賦能數字經濟高峰論壇在南海舉行)
6月2日,“聚智·強鏈”2022區塊鏈賦能數字經濟高峰論壇暨廣東金融高新區“區塊鏈+”金融科技研究院年會在佛山南海舉行,吸引多位學者及行業專家參會。活動旨在向全國展示廣東金融高新區“區塊鏈+”金融科技產業發展成果,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具有南海特色的創新發展模式。
“作為制造業強區,南海一直在推動區塊鏈技術為實體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賦能。”南海區委常委喬吉飛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提升南海區數字經濟的規模,助力本地實體經濟發展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更高層次邁進,為南海數字產業化增添亮點。
南海區委常委喬吉飛致辭。通訊員供圖
“區塊鏈+”金融科技產業發展報告發布
會上,由廣東金融高新區“區塊鏈+”金融科技研究院(下稱“區塊鏈研究院”)編寫的《“區塊鏈+”金融科技產業發展報告(2022)》正式發布。據了解,《報告》包含全國及廣東金融高新區區塊鏈產業發展情況、廣東金融高新區典型區塊鏈應用案例、全國部分省市區塊鏈政務項目、2021中國區塊鏈百強企業名錄等內容,對我國區塊鏈產業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引和啟示作用。此外,廣東金融高新區“區塊鏈+”金融科技十條政策以及研究院的三項科研成果也在活動中進行相關介紹。
據悉,區塊鏈研究院運營已滿一年,在推動產業建設方面已有相應探索。作為集政府引導、技術研究、企業服務于一體的產業服務平臺,區塊鏈研究院已組建了由中山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工信部電子五所、中科院廣州軟件所、微眾銀行等超50位專家組成的“區塊鏈+”金融科技專家智庫,與湖南科技大學成立了聯合實驗室,組織了100多位計算機人才到南海區企業實習實訓,同時還為南海區企業提供了技術顧問、軟件測評、認證培訓、項目評估等專業服務。
論壇當天,“陶瓷產業數字化聯合實驗室”揭牌,該實驗室由區塊鏈研究院、工信部電子五所、佛山市眾陶聯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聯合成立,將共同開展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陶瓷產業數字化應用的產學研合作,助力廣東陶瓷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為更好地探索南海數字經濟發展創新模式,活動還邀請了一批在數字領域有獨到建樹的專家學者,為“南海模版”的打造建言獻策。同時,本次活動還設置了主題為《區塊鏈與數字化探索與實踐分享》的圓桌論壇。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批“區塊鏈+”金融科技企業也在會上獲頒落戶獎勵,而“區塊鏈+政策智能申報”以及“區塊鏈+電力數據”兩個南海本地優質區塊鏈項目,也在活動中進行了展示。
第五批“區塊鏈+”金融科技企業獲頒落戶獎勵。通訊員供圖
加快培育金融科技新業態
論壇特邀中山大學軟件工程學院副院長鄭子彬致辭,為線上線下與會嘉賓解讀南海“區塊鏈+”金融科技十條政策。鄭子彬表示,扶持政策從企業落戶起進行獎勵,覆蓋至中后期的人才引進、營業收入增長、區塊鏈場景應用、銀行貸款等對企業成長至關重要的環節。從政策的扶持力度可以看出廣東金融高新區發展金融科技產業的決心。
早在2018年初,廣東金融高新區便提出以區塊鏈技術為切入點發展金融科技產業,在區塊鏈技術和產業應用方面先行先試,出臺了一份產業扶持政策、建設了一個產業集聚基地、搭建了一個產業孵化中心、成立了一個金融科技研究院、引導設立了一批產業基金、引進了一批“區塊鏈+”金融科技企業,推動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成果轉化和應用,為南海區實體產業數字化轉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截至目前,依托扶持政策與孵化中心、研究院等產業服務平臺,集聚基地吸引了超100家金融科技創新企業進駐,涵蓋智能零售、安全信息檢測、跨境電商、供應鏈管理等應用場景。其中,已有5批共38家企業經南海區認定為“區塊鏈+”金融科技企業。此外,佛山共有14個項目通過國家網信辦的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其中7個項目為集聚基地進駐項目,另有2個項目由集聚基地進駐企業打造。
接下來,廣東金融高新區將在《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廣東省培育區塊鏈和量子信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等政策的有力支持下,繼續加大在產業數字化領域的布局力度,深度參與佛山和粵港澳大灣區工業數字化和實體產業轉型升級,探索更多產業場景轉型的可能性。
【南方日報記者】李欣
【通訊員】陳敏儀
【作者】 李欣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